个人介绍
枯燥训练,通宵达旦,只为技能争先;激发自己,引燃学生,志在赛场夺冠。衣服结满盐痂,力证拼搏精神;才能先于学生,彰显双师风范。他用职业教育逆转无数学生平凡人生,用真情与奉献成就学生未来、写就“金牌教练”传奇。——题记
事迹照片
事迹说明
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已进入倒计时,在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的训练车间里,数控车项目国家集训队种子选手之一的贾振望,正在苦练操作技能,而作为技能大赛的“总教头”、第五届“中原大工匠”获得者、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刘先生正在对其进行悉心指导。
国有大匠,国之大幸;匠心匪石,其志不改。经过15年的锤炼,如今的刘先生已经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他是河南省省级技能大师、“中原大工匠”、全国数控大赛优秀教练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此次,他受聘担任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国家队指导教练。他常说:“职业教育把我从一个高考落榜生培养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目睹了职业教育发展逐渐强大起来。从事职业教育15年来,我全心投入,争做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力争为国家培养更多后备高技能人才。”
榜样的力量
每天早上8时到晚上10时,是刘先生雷打不动的工作时间。作为教练员,他带领团队为即将到来的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进行着“热身”。
作为教练,刘先生不仅需要掌握课本里的知识,还要应对赛事中出现的新赛项、新软件。经过不知多少个日夜的摸索,他带领团队逐步探索出了“梯队建设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几千个小时、辗转多地的高强度训练,又打造出了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团队。
“学无止境,身为职业院校教师,更应该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扎进教室、扎进实训室,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刘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整个车间告别白天的喧嚣时,这间工作室的主人——刘先生便开始了他的挑灯夜战。“刘先生喜欢钻研是出了名的。”同事郝志敏评价道。
为了更好地辅导学生,刘先生常常熬夜到凌晨,第二天揉揉酸涩的眼睛便把新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有了这样的付出和决心,刘先生先后培养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第四名苗彬,全国第八届数控技能大赛数控铣工第一名杜华楠及加工中心第一名刘赛阳。一所学校一次夺得两项全国第一名引发全场轰动,他们改写了河南省在这项赛事中没有夺得过第一名的历史。
刘先生说,“职业教育为愿意通过技能改变人生的孩子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帮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自身的成长经历,也是一场华丽转身的榜样。
2000年,刘先生高考落榜,随后来到新乡市第一高级技工学校就读。他的班主任李泓看出了刘先生的心事,并鼓励他要好好学习,并经常资助他。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以河南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07年,刘先生毅然选择回到母校,回报给他爱和阳光的地方。
“好一点,再好一点”
2008年,刘先生第一次参加省级数控大赛,同时还带着学生一起参赛。“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这次经历告诉我,不要打没准备之仗。只有在赛前和平时精益求精,把功夫练到位,赛场上才能张弛有度、极致发挥。”刘先生回忆当初异常艰辛的赛程说。
2010年,两年一次的全国数控大赛河南省选拔赛又拉开了帷幕。为了备战这次比赛,刘先生提前两年在自己所教班级挑出了10名学生进行单独训练,除了正常上实习课外,下课后、晚自习、周六日、寒暑假他们都到车间训练,刘先生全程陪伴。过程中他采用阶段性考核,末尾淘汰的方式进行选拔,在比赛前按照每个比赛项二备一的形式预留选手,最后比赛时再淘汰一名选手,保证每个赛项有两名选手参加比赛。
为了锻炼和观察选手的耐性和刻苦能力,刘先生会安排选手拖整个车间的地,对于拖地干净、不留死角的学生后续会重点观察培养。李亚东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在第四届数控大赛河南省选拔赛中,他获得了数控铣项目第一名,并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比赛。在全国选拔赛开始之际,刘先生带领学生来到了佛山。准备工具、熟悉场地、编制比赛工艺,常常忙到凌晨才能休息,最终李亚东获得全国第五名的优异成绩,现在就职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8年5月,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做好准备,刘先生带领学生来到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进行拉练。当看到广东的选手每天训练两套试题,而他们平时只训练一套,刘先生立即按照广东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第一天,用了14个小时训练两套题;第二天,用了16小时训练了两套题;到第叁天下午6点,刘先生发现学生杜华楠第一套题还没有做完,面的这样的情况,杜华楠不想参加比赛了,感觉差距太大了。刘先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面对面谈心,“我们来到这就是学习,成败只是一时,只要坚持一定能够成功。”
次日,刘先生带领学生按照新的训练方案进行训练,杜华楠的状态逐渐恢复,虽然世赛没有进入国家队,在后来的第八届全国数控大赛中杜华楠获得数控铣项目全国冠军。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结束后,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刘先生花费一周时间重新审视教学方法,为学生制定新的训练方案,随即又投入到第八届全国数控大赛河南省选拔比赛的训练中。在客场处于劣势的不利条件下,杜华楠、刘赛阳取得了第一名和第叁名的好成绩,获得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数控大赛总决赛的资格。
随后,刘先生带刘赛阳到北京工贸技师学院拉练。同时,在学校进行训练的杜华楠也让刘先生时刻牵挂着。他坚持每天给杜华楠发微信,告诉杜华楠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
刘先生带着刘赛阳在北京刻苦学习,因训练机床有限需要叁班倒使用,为了能够多操作机床,他们选择晚上训练,这样可以多训练2-3个小时,每天结束训练都在凌晨1点左右。不管训练多晚,回到宾馆都要把工艺重新捋一遍,并把不足和缺陷更正过来,再让刘赛阳按照新工艺重新做一遍。
刘先生还抽出时间把3000道理论题输到考试系统里,让选手每天在线做题、模拟考核。那段时间,他们已经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由于刘赛阳大赛的经验不足,缺乏自信,每次在来回的路上,刘先生就对他进行鼓励,给他讲一些励志的故事,帮助他树立信心。
决赛很快拉开了帷幕,两个选手都抽到了最后一场比赛,面对空前的压力,刘先生对他们说:“不要多想,拼尽全力就不后悔!”成功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成绩出来后,两个孩子双双获得全国冠军!
10多年来,刘先生一直忙碌在各级各类数控大赛的赛场上,忙碌在校企合作、技术交流和技术服务中,专注于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在指导学生竞赛时也更加精益求精。在他心里,早已把培养学生当做了一种责任和使命。
“一辈子当一个好老师”
2016年3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团体挑战赛河南省选拔赛拉开了帷幕,刘先生作为主教练带两名选手参加比赛,每天都要训练十几个小时。短短一个多月的集训,他骤然瘦了十几斤,但学生也取得了河南省第一、二名的好成绩。为迎接全国选拔赛,刘先生带领学生开始了魔鬼般的强化训练。在洛阳基地训练两个多月时间里,他们每天6点出发,深夜一点多才能回到宾馆,选手休息后,刘先生还要总结当天的训练情况,整个人处于一种透支的状态。“那时候学生就是我手心的宝,是我的孩子,是我的一切,孩子们也亲切地喊我‘超人哥哥’。”刘先生感慨地说。
2017年春节前,为了到洛阳给学生送准备好的工具,刘先生拖着一百多斤的工具箱冒着大雪赶到高铁站站台,却临时通知因暴雪原因高铁晚点,他在站台站了足足两个小时,睫毛上冻着雪花、眼睛上结出了霜、脸上疼得像刀割一样。火车来的时候,工具箱都冻在了地上,他用手使劲晃了晃工具箱,才知道手已经完全失去了知觉……
深夜11点,刘先生赶到洛阳,洛阳暴雪,刘先生在雪地里拖着箱子跌跌撞撞地走到最后一趟公交车上,公交车在暴雪中行驶了两个小时,下车时已经凌晨1点,但公交车站离宾馆还有1公里多的路,他拖着冻僵的疲累的身体,拽着沉重的箱子,一步一飘地向宾馆走去。摔倒了就一次又一次从雪窝里爬起来,有一种意念支撑着他——“一定要赶到,孩子们在等我!”
2018年春节,当刘先生从天津出差回家,正准备赴广州拉练时,家中突然传来“妻子不慎盆骨摔伤需要卧床休养”的消息。学校想安排其他人代他去广州拉练,但刘先生始终不放心选手的训练情况,匆匆安排好妻子便奔赴广州陪伴学生长达月余的拉练。由于不适应广州的气候,他浑身出满了红疹,奇痒无比,刘先生强忍着病痛,同时安慰和照顾着情绪低落的学生。
作为数控竞赛团队负责人,刘先生要主持建立数控技能竞赛梯队建设训练机制,形成教练叁梯队和选手叁梯队竞赛培养、选拔机制,参与竞赛的老师30余人,训练学生100余人。为使集训队整体训练有系统性、实效性,刘先生把选手分成叁个梯队,教练分成叁个梯队,不同梯队的选手由不同的梯队的教练训练。并采用主教练负责制的方式定期参加对应层次的省、国家级比赛进行锻炼。在这种训练体制下,不仅选手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培养,而且青年教师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近年来,在刘先生的不断努力下,有两名青年教师获得全国数控大赛优秀教练员,一名青年教师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一名青年教师获得省级政府特殊津贴,有多名青年教师获得省级优秀教练员、河南省技术能手等。有5名学生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两名学生获得全国冠军,5名学生获得数控大赛全国前五名,30多名学生因比赛高薪就职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航空航天研究所……
在10多年的教练生涯中,刘先生一大半时间都是跟学生在一起,陪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但是当他看到学生能够通过全国数控大赛拿到优异的成绩,一个个找到了好的岗位就会感到欣慰和自豪。“这些年肩上担子越来越沉,心里压力越来越大,有时候我也会感到很累。但面对各种重要的工作任务,我时常告诉自己,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每当结束了每天的考核、检测和总结,看着自己结满盐痂的上衣,我才能安心地舒一口气。”刘先生说,“我的名字是爹妈给的,可能冥冥之中,让我与教师这个职业有了不解之缘。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也愿意一辈子当好这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