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
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新时代外语院校大有可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家队”,使命光荣,必须有为。
建校七十多年来,上外师生始终奋斗在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学校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主动超前布局,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外语人才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急需培养一大批扎根中华大地、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能参与各领域全球事务的专业人才。
上外人胸怀“国之大者”,在新征程上努力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人才。作为国内首个将国别区域研究列入学校发展战略的高校,上海外国语大学注重理念创新、实践创新、话语创新,在国别区域全球知识供给、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领域先行先试,效果初显。
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以“跨、通、融”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在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学校建成区域国别等五大类760余门特色课程,建设“多语种+”区域国别、法律、新闻、教育、金融等领域特色人才培养项目,形成贯通本硕博人才培养全阶段的课程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从“复合”到“融合”的转型升级。系列创新举措,以提升“政治定力”“多语能力”“学科能力”“话语能力”为目标,加快培养能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区域国别、国际传播、国际组织和高端翻译等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为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作出上外贡献。
有力应对变局,迎接新时代外语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育进入转型发展关键阶段。应对变局,上海外国语大学深入推进“多语种+”办学战略,加快推动外语教育与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趋势紧密结合,找准方向,抓住机遇,做好规划,有力作为。
对于上外人而言,语言是生活的状态,我们用语言去获取新知,更用语言去创造新知。我们以语言为研究工具,创新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研究,自主增设“国别与区域研究”交叉学科,探索“多语种+”和以人类学、历史学、地理学为基础的“多学科+”迭合式学科建设,推进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我们成立语言与各类学科交叉融合平台,推动语言学科建设守正创新,在语言与数据科学、计算科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交叉融合领域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新路径。我们系统推进语言实验研究,“脑机协同信息行为重点实验室”入选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目前,学校已逐步形成了若干支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开展包括机器翻译、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等在内的语言学科前沿交叉研究,突破传统的语言学研究领域,以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引领科学研究,贡献时代新知。
奋力开拓新局,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和战略传播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学校主题教育的重要落脚点。上外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致力于提升全球话语能力,服务国家的战略发展和战略传播。
学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做大做强中阿改革发展中心的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软硬件建设,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大楼奠基开工。通过校内整合、校外联合,形成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内涵建设机制和框架,制订中阿智库联盟方案,持续举办阿拉伯国家官员研修班,宣介中国经验、提供中国方案、传播中国智慧。
学校提高服务国家国际话语体系建设能力,发挥多语种特色,打破学科、专业、语种和资源配置的壁垒,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角度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贡献专业力量,加强国别区域全球知识的生产和知识创新的支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提供更好的学科专业支持和人才支撑,为提升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的策源能力和对外发声能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学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了学校推进转型升级的定力和信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给了上外人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将牢牢锚定新时代外语高校的使命和任务,矢志不渝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不断作出上外新贡献。
作者:姜锋(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