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是形成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产业相融、培养与就业衔接、科研与生产相互促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关键。
产教融合直接影响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成效、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产教融合以人才发展引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必将有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下面简称为《实施方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按照《对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统筹推动教育和产业协调发展,创新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实施方案》接续推进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公司,完善落实组合式激励赋能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产教融合的载体在城市、行业与公司。培育遴选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在重点行业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是行动实施方案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抓手,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作。现有试点城市产教资源相对集聚,经济总量位于本省(区)前列,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数城市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校生超过20万人,具有良好的人才基础。试点城市以地级城市为主体,覆盖东、中、西等不同区域,与国家产业和生产力布局相匹配,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示范引领、探索路径、打造标杆。
职业院校要突出优势特色。职业院校是承担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的主体,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方案》提出,将在“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项目库中新增200所左右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并提出“建设100个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重大任务,能够进一步支持职业院校优化完善专业设置,打通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价值链,持续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结构,形成与市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产教融合落地的关键在于机制配套。产教融合涉及多方利益主体,需打造人财物资源协调联动的社会共同育人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对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制定支持职业教育的金融、财政、土地、信用、就业和收入分配等激励政策的具体举措”。《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公司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提出健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产教融合激励政策,有效激发公司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融合。
《实施方案》提出,金融政策扶持方面,鼓励银行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性”原则支持产教融合项目和产教融合型公司发展。引导保险机构开发产教融合相关保险产物。支持符合条件的产教融合型公司上市融资。投资政策扶持方面,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财税政策扶持方面,产教融合型公司兴办职业教育符合条件的投资,按规定投资额30%的比例抵免当年应缴教育附加费和地方教育附加。土地政策扶持方面,公司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的建设用地,按教育用地管理,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通过划拨方式供地,鼓励公司自愿以出让、租赁方式取得土地。探索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方式供地。信用政策扶持方面,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对评价结果好的公司,在上市融资、政府资金支持、产业扶持政策、评优表彰、政务事项办理等方面予以优先或便利,并通过“信用中国”网站集中公示宣传。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和应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重点在于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将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提炼上升为制度设计和政策供给,持续将产教融合向纵深推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作者:李立国,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