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群体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心中的“灯塔”,引领着前进的方向。在高中教育阶段,职业院校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1/4,承担着超过1/3的高中阶段学生的教育教学;在高等教育阶段,职业院校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1/3,承担着超过1/2的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教育教学。职业院校教师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做学生“技能报国”的引路人,让每一名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展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
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是教师集体人格和精神风貌的反映,展现了教师的政治观、职业观、育人观、事业观,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情怀和宏大格局。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展现了教师的政治观,是心系教育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重任的政治责任与担当;“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展现了教师的职业观,是担当教育强国建设使命的根本遵循。目前,我国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但是“高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这一指标只排在全球第106位。距离2035年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还有12年的时间,提升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数量与占比,职业教育担负重要历史使命。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展现了教师的育人观,事关人才培养质量;“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展现了教师的事业观,是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对教师职业成长的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初心,以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使命,在春风化雨的熏陶中,启迪学生智慧,滋润学生心灵。职业院校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认知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分析和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高级认知技能;不仅要让学生通过交往、活动和学校教育获得社会情感技能,还要通过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方式,让学生获得从事某种职业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行动能力。同时,职业院校教师还要掌握面对不同学习者的教育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潜能。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熟悉行业公司情况,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以及行业公司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是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在“科教融汇”的新要求下,职业院校教师还应以研发为动力,将研究成果反哺教学,研究项目服务中小微公司技术改进与创新,将数字技术引入教学,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以创新为引擎,做既会理论教学,又会指导实践,还能引导学生成长,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练型”教师。
弘扬“教育家+工匠”精神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情怀,是躬耕教育事业培育时代新人的职业要求;“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教师的宏大格局,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价值基座。
职业院校教师不仅要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还要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以身作则,做涵养学生“匠心”的“工匠之师”。职业院校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引导学生修炼“匠心”。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中,融入实习实训指导中,融入技能大赛的训练中,融入技术技能转换与服务的实践中,使每个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养成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勤学苦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工匠精神。
在育人主体上,职业院校教师要与公司师傅一起,组成“双元”育人的共同体,发挥行业公司在“匠心”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在育人过程中,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创新“文专融合”“劳专融合”“课程思政”等多种课程模式,在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在育人环节上,教师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育人环节,尤其在评价方面注重学生“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方面的评价。在育人载体上,充分开发本专业工匠榜样课程,邀请身边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的实训实习设施设备,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以近当代职教名家为榜样
在中国近代史中,涌现了一大批怀揣教育救国理想的教育家。
创办“北洋大学”和“南洋公学”的盛宣怀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之父”,而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华职业学校的黄炎培则被誉为“中国职业教育之父”。黄炎培先生提出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宗旨,指引一代又一代职业教育人前进的方向;他提出的“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至今适用于职业教育教学。
清末状元张謇辞官回到家乡南通,创新实业,兴办教育,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他主张“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一生创办了20多个公司、370多所学校,其中包括医学、纺织、水产、船政、测绘等方面的实业学校。
在浙江,近代着名的教育家、经学大师孙诒让于1897年在温州发起成立永嘉蚕学馆,被认为是与民间产业相关的最早的实业学堂,培养养蚕、种桑专门人才。
湖南“新化叁才子”之一的陈润霖先生创办楚怡工业学校等,他倾尽家财、游说筹款、叁辞任命、终身办学,在复办楚怡工业学校中因奔波劳累,积劳成疾,溘然而逝。今天湖南职教人依然传承陈润霖先生的“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家国情怀,传承楚怡精神,培养楚怡工匠。
当今我们要从职业院校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中汲取力量。
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翟津被媒体称为引领学生技能成长的“金牌教练”。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授刘少坤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等职业教育最高奖。他始终将“责在人前,利在人后”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扎根产业实施教学,把学生培养成踏实、肯干、能力强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用人单位的“香饽饽”。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许斌是一位实干家,长期扎根牛羊养殖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的生产一线经历,用科研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推动产业发展、教育资源建设和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职业院校教师要以职教先贤为榜样,成为他们的“私淑弟子”,要以当代职教名家为楷模,学习他们的事迹,弘扬教育家精神。
(作者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