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为国际通用的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由2012年的324.7万人年提高到2022年的635.4万人年,稳居世界首位。
《报告》是本系列报告第5次出版,科技部每两年组织编写出版一次。
《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在科技人才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注重优化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打造多元化、多层次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定位清晰、效能增强、梯次合理,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以及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齐备的战略人才力量。
数据显示,我国理工农医类毕业生已超250万人。不仅科技人才资源储备丰富,顶尖科技人才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走向国际学术舞台中央,入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从2014年的111人次增至2022年的1169人次,排名世界第二。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超过80%……
发布会由科技部人才中心主任徐晧庆主持,科技部科技人才司二级巡视员赵慧君致辞。徐晧庆介绍,近两年,我国从国家和地方层面不断完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基础法律制度,持续推进科研诚信建设,提升科技伦理治理能力,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促进科普与科技人才工作融合发展,良好的科技人才创新生态正在形成。
《报告》指出,我国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更加深入。比如,相关部门和地方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创新多元评价方式、科学设置评价周期等方面,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从提高间接经费比例、加大绩效工资激励力度、探索多元化的高层次人才薪酬分配方式等方面,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从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建立健全科研助理制度、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等方面,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对标全球最高标准,在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上下功夫,加强总体规划布局、重点任务部署落实和突破性改革举措先行先试,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正加速推进。京津冀、长叁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加强人才一体化建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区域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新格局逐步显现。
“相比科技强国建设需求,我国还存在科技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不高、高端科技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有待加强、新兴技术产业领域人才结构性短缺、区域科技人才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徐晧庆表示,未来,我们还需加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实施突破性重大改革举措,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人才制度体系和开放创新生态,大幅提升科技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促进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深度融合,开创新时期科技人才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