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如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民群众需求?本刊邀约了部分两会代表委员畅谈职业教育发展。本期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李剑萍同志。
记者:李委员您好,作为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您认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重点是什么?
李剑萍:我认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重点是要加大政策支持,打造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发展新生态。职业教育直接面向经济主战场,只有真正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提高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和融合度,提高政府公司社会的认可度和支持度。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叁融”改革中难度最大和最为关键之处,必须要持续深化。
记者:对这一问题您有哪些建议?
李剑萍:我认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必须从叁端发力。
一是加大政策扶植,大力办好行业公司举办的职业院校,守好产教融合的“根”。新中国有着行业公司举办职业教育的传统。20世纪90年代以后,职业教育办学体制逐渐转变为教育部门为主。行业公司办学优势在于紧贴实际需求,管理者和技术技能教师双向流动;不足为行业公司经营管理波动的影响敏感,校企难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前,在行业公司举办的高职院校中,有的成为行业公司的“优质资产”,有的经历坎坷、闯出新路,有的举步维艰、勉强支撑,有的因举办者“混改”而面临发展不确定性。2021年,地方公司举办的高职院校仅余46所。行业公司举办的职业院校是新中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根”和“魂”,亟待教育、发改、财税等部门会同出台定向扶植政策,使中国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守住“根”、留住“魂”;明确政策信号,继续鼓励支持行业公司办学,行业公司举办的和教育部门所属的职业院校要同等对待、一体支持,积极探索举办混合所有制、股份制职业院校,大力支持产教融合型公司发展。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发展产业链型产教融合体。进入新时代,各地加快了产业链的接链、补链、延链、强链步伐,职业教育要抓住产业提速升级、转型重塑的重大机遇,发展基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相贯通的产教融合,延伸职业院校的专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出台专门政策,鼓励地方发展产业链型产教融合体,将产教融合体建设嵌入产业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产业链型产教融合体的工作重点在于“链”,对高职院校的专业链、专业群进行改造升级,亦即高职院校专业链的补链、延链、强链过程,促进高职院校专业群关联多元化发展,有效解决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过窄过散、专业之间相互支撑不足、专业链与产业链错配等问题,形成产业链促进高职院校专业群优化升级的良性机制,以专业群建设带动课程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
叁是形成政策合力,夯实园区型产教融合体。各级政府设立了若干园区,诸如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园区、城市新区等,发展园区是为了聚集产业,因此具有产教融合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出台政策,鼓励园区型产教融合体可由园区管委会总负责,管委会相关部门、入园公司、高职院校、普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成理事会,理事会秘书处设在管委会的相应部门,完善理事会章程和工作规则。园区型产教融合体的改革重点在于“区块平台”:一方面,加强规划引领,形成产教城融合发展示范,打造产教融合型“小城市”样板,在园区嵌入高职院校,注入科教融汇文化,有效解决多数园区以公司为主,有产无城、职住分离、人口潮汐式流动、文化类型单一等问题,成为宜产、宜学、宜居、宜创业的创新要素聚集区,尤其是青年人的向往之地;另一方面,发挥园区大平台、管委会总管理、支持政策全汇聚的优势,统筹产业公司、高职院校、普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风投等资源,设立兼备公司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创新创业实践、创新驱动发展等功能的综合平台,富集科创要素,广泛实施科教融汇,深度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