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5月教育部开展首批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农机装备6个重点领域的牵头学校组建了由64所学校800多名教师组成的试点团队。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总体来看,这次有组织的课程改革试点工作呈现出新、高、深、实、活五大特点。
新
其一,形式新。一方面,组织形式新。这次改革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组织推动的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是教育部直接指导一线学校开展课程教材改革的试点,给试点学校充分自由度,让他们充分利用改革试点政策红利。另一方面,结果呈现新。试点工作最终呈现要求以数字教材为主,这是数字化与职业教育融合的重要切入口,是真正涉及教学、关乎教师的教育数字化。
其二,内容新。此次设计开发的84门课程,60%以上都是全新开发的课程,可借鉴参考的材料很少,需要试点教师查询搜集大量资料,做足充分的生产实际考察,才能获取课程资源和内容。试点教师大都是年轻教师,普遍学历高、善钻研、有精力,不少教师把正在研究的课题或项目成果,纳入到课程内容开发中。如“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用于课程教学中,保证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先进性;“仓颉语言程序设计”尝试课程开发与行业新技术发布同步,力争学生毕业即就业,及时顶上产业需求。
其叁,机制新。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高职学校、行业公司、大师工匠以及出版社等组成协同攻关团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科研提供方法论支持、引导改革方向。同时试点阶段性成果也检验、验证着研究设计,边研究边推进、边推进边研究,使研究和试点工作齐头并进。
高
其一,目标上,立意高远。此次改革是在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瞄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而实施的课程教学改革。改革抓住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践教学五个“小切口”,推动教育教学系统的“大改革”,是在为职业教育“五金”建设“打头阵”。
其二,站位上,为国开课。所有确定的课程都是试点学校在接受国家委托开发课程,既是在回应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呼唤的急迫需求,也是要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课程资源和教材,同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等。
其叁,组织上,高位推动。改革试点是国家层面直接推动的课程教学改革,代表的是国家行为和意志,是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升关键办学能力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是为下一步改革“蹚路子”。
深
其一,是深耕生产最前线。试点工作要求课程开发团队教师要深入生产一线,跟岗挖掘(field research)生产工单、工艺规范、操作程序、标准要求等,将真实生产实践中的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挖掘回来,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和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和源头活水,使产业标准成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实现“以产定教”,凸显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求真务实。
其二,是深入课堂最微观。试点工作要求每门课程资源的开发都要深入学校课堂,到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了解当下高职学校相关课程教学的现状,剖析当前教学内容、方法、组织、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增强与改革要求的适切性。
其叁,是产教融合程度深。试点开发的课程全部要求召开线下研讨会,到会人员必须包括行业公司人员、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以及出版社编辑,始终坚持跨校组建教师团队,打造课程开发共同体。以此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落实到课程资源开发的全过程,落实到教学实施的每一个细节,杜绝“摆花架子”。
实
其一,执行过程实。试点工作明确要求各门课程资源开发不得“新瓶装旧酒”“走形式、走过场”,务必要将生产实际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和教材内容中,要重构知识图谱、厘清技能图谱,形成严谨、科学、先进、可行的课程标准,并在此框架下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数字教材。试点要求每个领域均须对所有课程采取“集中起来、逐个过堂”的形式,邀请行业公司专家、教研专家等对课程标准研制、课程资源开发、教材内容选取等进行充分讨论,推动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课程开发交流模式,试点工作已经形成了“课程—领域—领域间”叁层线下会模式,扎实推动试点工作稳步前进。
其二,团队打造实。所有试点参与学校都是课程主持校,在课程标准研制、课程资源开发、数字教材编写过程中,必须积极协调、跳出自己学校的“小圈圈”。课程主持校可以把参与校教师作为自己教研室的教师来管理,务必将跨校组建的课程团队打造成代表本领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最高水平的团队。
其叁,政策供给实。在试点进展过程中,绝大多数学校都高度重视,在经费投入、人员配置、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有的学校设置了试点项目工作专班,有的学校对试点参与教师的教学工作赋予系数权重,还有的学校将承担试点任务作为部门年终考核和个人评优奖惩的重要依据。
活
其一,真放权真试点。一方面,每个领域的试点工作都充分授权,试点项目由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都由试点学校自己做主。与授权相对应,试点学校也被赋予了更大责任,试点工作好坏、成败,均是结果自负。另一方面,此次试点改革没有项目资金支持、没有明确参与学校和教师名单,且试点工作坚持动态调整,以结果为导向。试点成功,参与学校和教师才可获得认可、推广和奖励。
其二,边推进边修正。试点之初,各门课程均使用“课程方向”的表达,意在给课程后续调整优化留下空间和余地。在试点进展过程中,不少学校都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了名称表达,直至试点结束才要求固定为“课程名称”或“教材名称”。比如试点进程中,高端数控机床领域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对原先设计的机床五大关键环节进行调整,删去了高职学校教学难以完成的“设计与仿真”环节,增加了“加工与测量”环节,更为务实。
其叁,既主持又参与。每个领域的牵头校和参与校互为主体、互相支持。每个学校在试点工作中都是多重角色,既是课程主持校,也是课程参与校。还有的试点领域正在设计“轮值主席制”,让参与学校都有机会来主持一个月的试点工作,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意识得以增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