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何媛
【关键词】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非凡答卷·教育故事
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叁位一体”新部署,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基石。当前,如火如荼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通其堵点卡点,关键也在于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凡此种种,皆赋予教育前所未有的使命责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投身区域教育发展实践,我时常在想“教育强国、青羊何为”,作为地处西部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大城市中心城区,青羊区长期面临优质教育资源承载负荷压力,而坚持不懈地追求高位发展,其底气便在于我们始终专注、抓住和扭住了教师这个根本。我们以践行教育家精神为指引牵引,构建治校理教、教书育人、教研科研“叁支队伍”,推动教师队伍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区等试点中发挥中坚力量作用,有力支撑起优教标杆建设。
以“头雁”领航,锻造“心有大我”的治教队伍。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领头雁。我们向青羊中小学书记、校长们提出,一定要有精神高度,要有教育家办学的情怀和理想;要有思想深度,真正用心思考教育,用情经营教育,用法办好教育;要有文化厚度,以自身卓越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引领学校办学、引领教师发展、引领学生成长。
我们大力加强校级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区58所公办学校改革完成率100%,强化了办学治校的思想政治引领。15年来,我们持续实施特级校长“珠峰计划”、骨干校长“成长计划”、新任干部“磐石计划”、后备干部“源泉计划”等四大计划;创新实施“慧治善教”校长培养工程,先后与清华、浙大、北师大、华东师大等高校合作开展培训。这一系列举措,坚定了校级干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想信念,增长了校级干部治校理教的知识本领,一支“管理有方、术业有专、学养并重”的校长队伍正在逐渐形成。
以“群雁”育才,塑造“心怀躬耕”的教师队伍。教育家精神是属于教育家的,也是属于所有教师的。可能不是每名教师都能成为教育家,但所有教师都应践行教育家精神。基于这个判断,我们把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与魂”,提出教师要传承师道,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提升师艺,努力练就过硬的能力素质;要涵养师爱,以仁爱之心增添生命的温度、教育的温度。
一方面,做实师德师风源头教育。我们实施以“学”养师德、以“规”导师德、以“情”润师德叁大行动,带动教师争当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之师。另一方面,分层分类构建教师成长体系。创设“新锐—青锐—精锐”教师孵化体系,打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赛道。强化高层次教育领军人才培养,面向全区遴选375名卓越教师、30名教育领军人才,以传承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旨归,对标教育高层次领军人才的核心品格和关键能力,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帮助名优教师成长为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从而引领身边更多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近年来,全区共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和省市区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2778人,累计建设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等171个,实现名师工作室学科全覆盖,打造了一支教育人才主力军。
以“智雁”启慧,打造“心存弘道”的教研队伍。教研员在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组成。因此,我们把抓教研作为一项必修课,提出要有教育家的弘道追求,着力建设一支修德修业、善学善思、成人成己的教研员队伍。一是引领专业表达,与科研院所建立常态化合作交流,引领教研员适应智能时代、核心素养时代、“双减”时代对专业提出的“叁大挑战”。二是引领布设“叁新四态、‘五育’并举”课改主张,构建课堂新样态、课程新形态、评价新模态、教师新姿态。叁是引领培育一批在全国有较高显示度的原创性教育科研成果,指导全区15项成果获得成都市教学成果奖、16项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8项入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获奖总数、比例、质量均保持省市领先。
教育强国,强师先行。朝向未来,我们将在教育家精神指引下持续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区提供更为充足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本报记者 李帆 采访整理)
【链接】
1891.78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专任教师总数从2012年的1462.88万人增长至2023年的1891.78万人
2023年
2023年9月,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