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聂强
2024年7月18日,中共中央召开二十届叁中全会,并作出《中共中央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全面部署。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方位和宽领域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职教本科应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快速找准定位,以高质量发展赋能产业现代化,从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一)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得以夯实
《决定》开宗明义点出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轴心地位,要以经济领域的改革为中轴线,牵引其他各领域的改革发展。同时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的部署,旗帜鲜明指出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得以夯实,类型定位得以优化。
(二)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更加明确
《决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实体经济发展,依托新质生产力跃升,实现产业现代化升级,不断创造新动能。产业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重要载体。《决定》强调要“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把围绕产业现代化、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
(叁)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更加多元
《决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在科技领域改革专段从加强以公司为主导的深度产教融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和各类验证、研发平台建设等角度,在人才领域改革专段从优秀人才选拔、流通,科研人员保障制度等方面强化支持、协同推进,使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更加多元。
二、职业教育赋能产业现代化的新使命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依托产业现代化发展。职业教育具有源于产业、面向产业、服务产业的原生功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现代化有天然的赋能优势。
(一)以应用技术创新服务产业现代化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核,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驱动力。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一直以技术积累为基础,紧盯产业前沿技术,以应用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转化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进而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二)以高素质人才输送服务产业现代化
产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供给,职业教育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输送地。近十年来,职业教育累计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6 1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产业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叁)以协调区域经济差异发展服务产业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产业发展必须全国通盘考虑,区域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分布在全国各地,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设置了1 300余种专业和12万余个专业点,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不同地区坚持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产业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以特色职业教育推动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
叁、职业本科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二十届叁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有力举措,是职业教育优化类型定位的有力实践,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自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以来,国家高位谋划,大力支持,先后出台了系列指导性文件,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增至51所。职业本科作为职教体系建设的高峰高原,对标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其发展路径的选择不仅关乎产业现代化,也关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一)紧贴现代化产业体系,深耕应用技术创新
职业本科作为高层次职业教育,应紧贴现代化产业体系,面向前沿技术深耕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创新,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以高水平的科研赋能产业,服务教育。一是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职业本科教育具有本科层次特征,在科研上应向本科学校看齐,从顶层制度设计上,以“研究方向聚焦产业发展、科研项目来源于行业真实需求、研发过程与公司深度交流、研究成果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为原则,营造“人人做真科研”的浓厚氛围。二是构筑大平台引育大专家。高端人才是科研攻关的基础,科研平台是要素集聚的前提,职业本科学校应引育大专家、构筑大平台,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战略性产业布局科研平台,聚集“高精特尖”科研人才,打造高水平人才科技队伍,解决“卡脖子”应用技术难题,建立“技术研发—产物开发—应用示范—成果转化”的建设模式,快速切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产业,切实助推产业现代化发展。三是依托大项目服务大产业。职业本科院校须结合自身特色领域, 依托产学研项目、公司揭榜挂帅项目等载体,有组织地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精准链接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行业公司,高起点构建多元融合的产业服务科研生态。
(二)把握高质量建设内涵,躬身“新质”人才培养
职业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应兼具普通本科教育的迁移能力和职业教育所要求的实践能力,这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向。职业本科学校应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为指引,培养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具有现代化适应性的“新质”人才。一是以现代化产业发展为牵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要面向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超前调整专业布局,对标产业发展优化升级教学内容,培养面向全产业链的具有岗位适应性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要结合数智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教法进行革新,深度牵手高精尖公司对教学场景进行升级,进一步凸显公司作为多元教育主体的地位,培养匹配现实岗位需求技术技能的卓越工程师。二是促进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职业本科培养的人才除掌握技术技能外,还应该具有技术革新,技能迁移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学校应通过科研项目、平台实践等载体,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促进科研反哺教学,推进科教协同育人, 提升学生科研素养、技术技能、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 着力培养面向重点领域、掌握前沿技术、引领产业升级的大工匠型拔尖创新人才。
(叁)强化专本科层次衔接,服务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职业本科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决定》提到要“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因此,职业本科教育不仅要着眼本科层次的高质量发展,也要坚持高职特色,办好职业教育。一是强化专本科层次衔接,回应社会多样人才需求。职业本科教育既要稳步扩充重点产业领域本科层次的专业规模,也要根据区域行业需求合理保留一部分特色王牌专科专业,兼顾类型和层次教育特色,既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也要输送一流的产业技术人才。二是秉承开门办学理念,提升职业本科的社会认可度。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办学,一方面主动靠近政企校多主体的现实需求,深度开放链接行业公司,政府部门,普通高校,科研院所等教育链条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另一方面争取多参加、多主办面向国内外的高水平教学比赛、技能大赛、学术会议等,多与其他发达国家应用技术类型的学校合作办学、合作研究,打通外部循环交流路径,既学习先进的国外经验,也将中国特色的职业本科教育展现给世界,逐步扩大职业本科教育的国际话语权,提升其社会认可度。
引用本文请标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职教担当与时代使命——学习贯彻二十届叁中全会《决定》笔谈摆闯闭.麻豆视频app,2024(2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