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频app

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chinazy.org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 > 正文

拓展职业教育的“宽度”

作者:金卓 杜沂蒙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日期:2024-11-18


近年来,尽管我国高技能人才数量在稳步增长,但技能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始终存在,人才缺口接近3000万。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课程教学的相对滞后和用以解决此问题的校企合作效果不理想,这两个“老大难”问题,迟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教师雷兴盛表示,一项新技术从研发到应用也就两叁年时间,但课程标准至少要等到技术相对成熟时,才会制定相关实施计划,再到具体落地大概需要3年-5年,这期间新的产业变革又会再次出现。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教师胡向群也坦言,社会发展速度太快,而学校的教学培养具有周期性,如果随时跟着产业作调整,学生也很难接受到完整系统的技能教育。

因而,通过推进校企合作,让学生及时接触产业前沿是目前有效的解决方式之一。但当前的产业和教育大多数情况下还没有实现深度融合。

“公司生产因为有其特有的领域,传统的‘订单式’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教师黄邹凯说,“这就会导致在做阀门的公司,学生只会做阀门。在做机械手臂的公司里,学生只会做机械手臂。这并不符合我们的教育目的。”

福建集美工业学校教师张代垚也认为,“订单式”培养很可能将学生培养成“流水线工人”。“我们希望学生是去学习的,但公司不一定,他们希望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技能,快速上岗,创造价值。”他表示,“长此以往,学校也会产生顾虑,不敢将学生放到公司里去。”

胡向群表示,公司愿意花大力气培养的可能是那些有能力、高学历的人才,中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力素质相对差一些,他们只能将这些学生安排到低技术含量的岗位上,这是另一个矛盾。

张代垚曾做过一次就业调查,35名在2018年-2020年连续两年完整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生,有30人目前还在本行业内工作,这在学生就业初期——这个普遍行业流动性最大的时期,可以算得上是颇为理想的一组数据。“这说明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对学生就业的帮助还是很明显的。”

在记者的采访中,不乏一些较为深入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供探讨。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教师余先洋是一名从公司来到该校的驻校教师,已专职授课3年。通过长期合作,余先洋能够随时将公司中最新的技术、理念及需求同学生分享。据他介绍,如此模式在当地并不少见。

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教师殷美平认为,相比于“订单式”培养,项目式培养会更行之有效。“我认识一位老师,他经常到公司里拉项目,带着孩子一起做。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既能提高技艺,也能得到一部分报酬,有积极性更有成就感。”

张代垚也向记者分享了一则他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的案例。浙江一所职业院校里,有各种品牌的汽车4厂店,在校学生通过老师傅1对1小班式教学,随时为来访的车辆作保养维修。“甚至一款新车上市,会先丢在那里一辆,让学生拆。”

“一名来自公司的朋友曾说学校需要负责的是提升孩子在职业认知和技能知识上的宽度,而公司负责提升深度。我觉得说得很恰当。”张代垚说,公司不能指望学生一毕业就能适配他们的岗位,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除了学习公司需要的技能之外,还要学习大量的知识。所以校企合作的公司首先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除此之外,胡向群表示,如何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业认可度也是当下面临的难题。“以中职学生为例,他们从被分流到技工院校,再到专业分配,可能没有一个环节是他们主动选择的,大多数情况都是被迫的,是社会替他们选择的。”她说,“这种情况下让他们爱上这个岗位,并且愿意在行业里深耕,不是靠我们说教就可以转变的。”

沉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钳工马凤喜回忆,他曾回到母校给学生们讲课,但当时学生的状态明显不是很感兴趣。“包括请一些专家来,学生也听不明白,他们会觉得专家高不可攀,跟自己没关系,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马凤喜说。

他表示,很多学生在求学期间普遍没有想法、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我曾经给学生看过我自己做的一个件,他们不相信,问我说‘这能是手锉出来的?’可见,他们根本没见过这种东西,距离生产一线有多远。”

想要提高学生的行业认可度,归根结底首先要解决的仍旧是课堂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而这还需要职业院校与公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共同探索和实践。

(责任编辑:锄丑补辞辩)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麻豆视频app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