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 孙明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刻领会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六大特质”的科学内涵,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积极落实“五大战略任务”,按照部党组部署要求,聚焦服务保障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政策研究、规划咨询、创新实践、数据支撑、智库平台等优势,服务各级各类学校、区域教育规划建设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专业支撑。
一是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先导作用,服务好教育发展规划的蓝图编制和监测评估工作。教育发展规划作为国家、区域、学校未来教育的全景构想和蓝图,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特点,规建中心将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准确把握教育面临的时代特征和发展环境,围绕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整体谋划,明确新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任务,统筹考虑地域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依据不同类型学校的功能定位和办学特色,服务区域教育和学校教育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规划目标上下贯通、政策协调一致。完善教育现代化监测手段,充分发挥教育统计数据的决策保障作用,贯穿规划的实施、监测、督查等环节,立足中国特色教育强国建设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形成可量化、可落地的指标,实现监测结果反馈、情况预警预报、教育系统自我完善的有机统一,加强规划衔接,推动规划落实,不断提升教育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
二是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创新,打造好服务分类推进高校改革任务的专业化智库平台。产教融合作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重要举措,为高等教育行业特色高校开展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指明了目标与方向。规建中心将聚力打造汇聚教育改革创新要素的战略平台,着力建设专业化高水平的教育智库,从应用型、技能型高校特色发展入手,强化两类高校的结构优化和形态变革研究,科学制定两类高校设置标准、评价标准,聚焦两类高校特色,引导两类高校在各自赛道办出水平,充分释放高校分类改革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效能。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参与高等研究院规划建设,促进高水平高校、优势学科与重点行业和头部公司深度联合,努力构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于一体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样本。围绕产教科城融合机制研究,形成集规划、设计、方案、资源、评价于一体的知识和综合服务体系,为校企地联合创新中心、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新型融合载体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切实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区域发展贡献度。面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力资源需求,汇聚产业和创新要素,搭建人才培养新载体,推动以创新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全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着力办好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和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加强成果运用,以国际合作形式将论坛打造成两类高校政策落地、资源汇聚、经验分享、模式输出等多功能集成的交流平台,持续发挥两类高校支撑行业产业、服务区域发展、助力大国外交的作用。
叁是着力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建设好绿色、智慧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学校。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全国教育大会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规建中心将推动高校规划建设与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及形态变革问题深度融合,探索教育新形态、学科新生态背景下学校规划建设的创新发展模式。统筹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学科布局、专业架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要素,打造教、研、用“叁位一体”的创新型大学顶层设计服务体系,形成学校发展的办学行动指南。把握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扎实做好高等教育提质扩容工作,重点服务高校改善学生宿舍、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等基本办学条件,以及规划建设新校区等项目,提高高校办学承载能力。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届叁中全会对于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和中央对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部署,提升校园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水平,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导向的新型数字化智能化绿色智慧校园。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提升行业服务效能,协助开展部属高校年度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助力各级各类院校设置的前期评估。要服务科学规划布局高等教育资源,推进在京疏解高校雄安校区建设,加快以点带面深化教育改革与助力区域发展深度融合,切实以务实担当的行动回应人民对美好教育的期待。
建设教育强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站在新的起点上,规建中心将深入持续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教育强国建设“一年布局、叁年成型、六年成势”的工作部署,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服务职能,做精做细做实各项重点领域工作,切实把部党组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的各项部署转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有力举措、务实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