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格式] 黄辉.以专业教学标准促进职业教育质量建设[J].麻豆视频app,2025(3):1.
专业教学标准是职业学校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依据,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标准建设与实施工作。日前,教育部发布了新版758个修(制)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新版《标准》),其中中职223个、高职专科471个、高职本科64个。新版《标准》覆盖19个专业大类、90个专业类,占最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1434个专业总数的52.9%;覆盖专业点10.1万余个,占专业布点总数的82.1%。从覆盖产业看,第一产业相关标准52个,占比6.9%;第二产业相关标准292个,占比38.5%;第叁产业相关标准414个,占比54.6%。
一、深刻理解新版《标准》的重要意义
新版《标准》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印发后,教育部在职业教育领域发布的第一份教学指导文件,具有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在职业教育实现由大到强的系统跃升过程中,必将有力推动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有标准才有质量。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建设,中国已经建成由专业目录及专业介绍、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构成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其中专业目录是基础,专业教学标准是核心。本次新版《标准》的发布,是对标准体系的更新升级,对于进一步保障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培养效能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只有自身有了高质量,才能谈得上更好地支撑产业发展、服务区域发展。
此外,标准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是重要的“通用语言”,在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职教舞台中心进程中,先进的标准建设理念、方法、机制与成果,是中国牵头研制国际职业教育标准、推进与有关国家标准共建共享的重要前提。
二、充分认识新版《标准》的丰富内涵
新版《标准》基于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及介绍,基于对行业公司真实岗位能力的分析,结合职业分类大典,充分反映了数字时代新职业场景下,相应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工作岗位或岗位群的新技能、新要求、新变化。
新版《标准》全面列举了通过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应达到的目标,分专业将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培养规格具体化,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聚像从“知识图谱”向“能力图谱”转变。课程内容和要求涵盖了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不同层次的同类专业或相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有机衔接,培养规格逐层递进,课程设置逐级加深,能力素质要求逐步提高,绘制了“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端技能人才”不同阶段的“职业能力地图”,列举了职业类证书,提出了毕业要求,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新版《标准》涵盖了对教学关键要素的基本要求,对各专业构建什么样的课程体系、配备什么样的师资队伍、配置什么样的实训实习条件、开发什么样的教学资源、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进行什么样的考核评价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同时,给学校预留更多自主空间,也更符合当前职教战线实际,如专业课程由统一规定课程名称转为界定开设的主要领域,中职校外公司岗位实习时间不超过3个月等。这些都将有利于规范和引领职业院校深化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等关键要素改革。
叁、创新新版《标准》的推广实施
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是基本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和职业院校应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合作公司的实际以及本校办学优势等,探索标准实施路径,高于标准办出特色,进一步形成国家制订标准、学校依据国家标准自主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格局。
地方教科研机构、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要积极发挥作用,基于标准加强教研,组织或指导职业院校围绕新版《标准》开展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深化教学关键要素改革、提升关键办学能力。
标准实施的过程也是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过程,应将标准实施纳入联合体、共同体建设内容,与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数字化升级、评估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