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声音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叁次会议和民盟、民进、教育界别委员联组会,并就教育问题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社会各界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从本期起,人民政协报民生·教育版分专题邀请政协委员们共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在深入对话中凝聚共识,在主动作为中探寻答案,共同谱写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
联组会上,在谈及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的劳动力市场,有的出现人员荒、人才荒,有的供过于求,是个结构性问题。”
本期特别邀请长期关注职业教育发展的全国政协委员,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切的职业教育人才市场供需平衡问题,对如何提升职业教育人才与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做进一步探讨。
——编者
发挥职业教育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进程。
我国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充分展示了经济的活力与韧性,但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等优势,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上下功夫,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从而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职业教育作为与县域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应为服务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锚定县域产业需求,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职业院校要依据所服务的县域经济发展定位,深入挖掘当地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和市场需求,科学制订专业设置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为培养与县域特色产业相契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与县域特色产业同频共振。职业院校要在地方政府的统筹下,联合农技推广部门、产业龙头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种粮大户等,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和联合体,发挥专业优势,为公司献“技”献策,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对接,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具有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县域产业品牌,提升县域产业附加值。
叁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助力人民群众就业增收。职业院校要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定位,“打破围墙”,开门办学。积极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将实用的、符合产业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送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群众家门口,让人民群众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致富本领,提高收入水平,买得起小轿车,住得上好房子,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富则国民富。新征程上,要以职业教育之为,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让百市千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助推中国经济的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