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0年全国职业教育教师公司实践基地工作推进视频会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表示,鼓励职业院校的书记、校长带头联系公司,高职院校要联系100家以上的公司,中职学校要联系50家以上的公司。
鼓励职业院校的书记、校长积极为校企穿针引线、牵线搭桥,颇具网络直播带货的风格。“酒香也怕巷子深”,职业教育绝不能关起门来搞。书记、校长作为职业院校的“一把手”,理应当好职业教育的“操盘手”。办好职业教育,要有大格局、大视野,还要有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思维、新举措。
近年来,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中职学校也在不断调整办学方向。一些中职学校除了保留少量的就业方向的专业外,办学方向几乎完全转移到中高职“2+3”、中职生对口升学上来。就业班招收的学生少、毕业生少,学校解决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较小,联系的公司就少。对于部分中职学校来说,要联系50家以上的公司,难度着实不小。
实际上,绝大多数中职学校都愿意与公司联系,职业教育需要公司的参与。但是,在联系公司的过程中,职业院校不得不面对以下问题:拿什么去联系公司,哪些公司可联系,由此产生的经费谁来出。即使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联系公司也需要一个过程。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政策层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校企合作的文件。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法,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2014年,国务院《对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2016年,中央深改组要求尽快印发有关校企合作促进的政策文件。2017年底,国办印发了《对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门共同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举措。2018年3月,教育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两个文件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向深入的政策“组合拳”。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让教师到公司实践锻炼,让学生进入更优质的公司,让公司技术人员到校传经送宝,构建校企紧密合作的命运共同体,对职业院校而言,其最需要的是高质量、有成效的校企合作,虚有其表的校企合作毫无意义。
回溯校企合作的历史,多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推进校企深度、深层次合作,要落实、用足政策,还得要打通政、企、校合作的壁垒,构建政、企、校沟通联系协同工作机制。职业院校书记、校长联系公司,除了职业院校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公司的支持,否则,即便数量达标了,质量恐怕也难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