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国际化水平是“双高计划”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发展任务,而“走出去”是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提升、办学影响力扩大的重要标志,更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倒逼高职院校强内涵、出特色的重大机遇。高水平高职院校亟须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转变,勇当我国高职教育走向世界的“领头雁”。
在定位上,要从“接轨国际”转向“铺轨共享”。“双高计划”要求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为此,高水平高职院校对于“走出去”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与国际接轨的层面,要牢固树立和平合作、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以“走出去”为纽带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为世界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一是成为产教协同“走出去”的领跑者。高水平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自身国际教育资源优势,服务中国公司“走出去”。二是成为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代言者。高水平高职院校要通过“走出去”,不断增进交流、分享中国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引领带动当地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叁是成为当地经济提质升级的推动者。高水平高职院校要紧紧抓牢国际产能合作与当地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相关课程,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机制上,要从“需求导向”转向“供需匹配”。高水平高职院校“走出去”既要精准把握当地发展“需要什么”,又要关注院校自身能够“提供什么”,更要不断优化供给质量、提升供需匹配度。一是瞄准需求,优化院校层面的教育供给。高水平高职院校要以信息平台为依托,主动发掘“走出去”公司需求以及当地人才发展需求,并结合自身特色与优势,不断改善培养方式、专业设置、课程开发、考试评价、就业指导等供给侧结构,形成动态对接的供需匹配机制,不断扩大有效供给。二是加强统筹、优化政策供给和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尽快出台高职院校“走出去”的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和规范“走出去”实践的整体发展方向,同时要加大对高职院校“走出去”的资金投入,探索建立地方政府、公司、社会多元投入机制,为高职院校“走出去”提供充裕的经费保障。
在策略上,要从“跑马圈地”转向“深耕细作”。为抢抓“一带一路”先机,高职院校纷纷启动“走出去”计划,谋求海外“圈地”。2018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表明,已有500所高职院校开展“走出去”实践。“双高计划”明确提出高水平高职院校要面向未来,为此,高水平高职院校要立足长远发展要求,聚焦重点、深耕细作。一是以智库服务为突破口。高水平高职院校要加强“走出去”智库建设,积极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及人力资源的研究,为“走出去”提供咨询服务和落地服务。二是以标准对接为手段。高水平高职院校要主动接轨国际互认体系,并融合国内相关标准,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带动中国标准真正“走出去”。叁是以产教融合为主线。高水平高职院校要联合一批世界一流公司,打造跨国高端产教融合平台,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全面提升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形态上,要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出海”。我国高职教育“走出去”的实践已初具规模,但由于理念、政策、办学水平等限制,高职院校“走出去”的实践还较为零散且步调不一,尚未形成“集聚效应”和“头雁效应”。为此,高水平高职院校要率先垂范、积极稳妥地“走出去”,更要发挥旗帜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共同发展。一是以联盟等形式抱团出海。由高水平高职院校牵头,联合政府、行业公司探索成立“一带一路”高职教育联盟,搭建高职教育“走出去”的合作交流平台,实现优势整合、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境外办学实力和影响力,形成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新优势。二是头雁领航带动群雁出海。高水平高职院校要以“头雁”角色推进境外办学、教育援助等国际化项目,积累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切实肩负起带动相关联盟院校“走出去”的重任,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最终形成“头雁振翅,群雁高飞”的抱团发展效应。
在模式上,要从“盲目跟风”转向“多元创新”。当前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追求项目数量和考核指标,出现了为“走出去”而“走出去”的跟风现象。尤其在“走出去”模式方面,存在着形式上趋同化、专业上同质化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源于高职院校对自身软硬件条件认识不足,对输出内容、形式的创新不足。高水平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职的“排头兵”,绝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一个模式走到底。一是注重前期调研。要扎实做好“走出去”前期的调研工作,尤其是对当地法律环境、教育政策、产业布局及人才需求等进行深入研究。二是立足自身优势。要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资源优势等多种要素,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走出去”模式。叁是多元模式创新。要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转型、拓宽路径,探索包括产教协同“走出去”、院校协作“走出去”等更加多元的模式,打造“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
在师资上,要从“散兵散将”转向“正规大军”。高水平高职院校的“高”不仅反映在办学水平,还体现在教师水平。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走出去”的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教师国际化水平不高、本土化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亟须打造一支助力高职院校“走出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一是优化激励保障机制。高水平高职院校必须深化对激励机制的认识,采取强有力的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走出去”。二是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高水平高职院校要加快实施教师国际化素质提升计划,为教师国际化学习交流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出国访问进修、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促进教师交流国际化;同时要加大对专业群建设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国际化培训力度,拓宽教师的国际化视野、解决好教师“懂教学、技术,不懂语言”的现实问题,还要保证教师具备把本国教育融入国际教育的能力。叁是狠抓本土化师资培养。高水平高职院校要定向培养一批了解中国职业教育的本土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注入当地,保证高职院校“走出去”的本土化和长效性。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