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文件提出,结合实际,鼓励各地将政府投入的职业教育资源统一纳入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等)调配使用,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效益。
为中职教育强基础,统筹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是改革路径之一。调配使用职业教育资源,对促进中职教育办学从分散走向集约、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效益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形成规模办学效应。当前,在县级层面,政府掌控的职业教育资源较多,也比较分散,教育、人社、扶贫、妇联、共青团、工会等部门及农广校都有大量职业教育资源。特别是在职业技能培训这一块,各个部门几乎都拥有培训项目、承担培训任务。
近年来,民办职业教育放开,政府在相关项目培训上更偏重于民办职业学校,注重培训的数量和补贴金额,其结果是重复性的培训较多,整体培训质量、效果欠佳,成效不明显。同时,就县级中职学校而言,其承担的功能较多,除中职教育外,还承担电大、培训、技能鉴定、社区教育等任务。中职学校在培训专业、培训场地、实训基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将县域内职教资源整合到中职学校,有助于扩大中职学校办学规模,充实中职学校办学力量。
节约社会资源。职业教育资源分散,一方面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另一方面消耗了职教诸多利好政策,致使职业教育培训的法定功能未能很好地建立起来。中职学校尽管实际承担了电大、培训、技能鉴定、社区教育等任务,但政府却对中职学校这一部分职能忽略不计,比如,在中职学校人员编制上,严格按接受中职教育学生数下达编制。
此外,中职学校的场地、设施设备、技术等职业教育资源未能充分挖掘。将职教资源整合在一起,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会更精准、更有效。政府对中职学校集中投入,整合协调教育、人社、财政、发改、工业和信息化、编制、农业农村及其他有关部门对职业教育的管理,有助于进一步理顺中职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形成集约、高效的职业教育,从而激发中职学校的办学活力。
丰富中职办学内涵。职业教育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将更多的职业教育资源统一纳入中职学校,对中职学校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以中职学校为核心平台,调配使用各种职业教育资源,构建公共实训培训中心,打造开放的职业教育体验中心,开展多种类、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把中职学校建设成为集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劳动力培训中心、终身学习、学习型大学、社区大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中心,将中职学校置于“大职教”的广阔视野之下,拓展中职学校服务功能,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效益,这是中职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