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频app

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chinazy.org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 > 正文

适应高质量发展时代需求 加快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作者:邢顺峰   来源:《麻豆视频app》   发布日期:2021-05-10


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对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结构、层次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对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变迁,分析了当前扩大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提升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必要性,从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布局、实现“共同富裕”的国家愿景考量,提出了优化中高职教育结构,发展五年制高职的依据和策略建议。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持续提高,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各行各业从业岗位的技术含量显着提升,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能力、专业技术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需求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需要高质量、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所以加快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应该是“十四五”期间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战略重点。基于这一需求,通过对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需求的分析、办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发现,可以将现有的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在继续举办叁年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上,通过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满足“十四五”期间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资源迫切而庞大的需求。

一、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诉求

(一)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产业低端化、规模化增长将很快转向高效益增长、高质量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而目前我国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一方面文化程度不高,入职前缺乏系统性、专业化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入职后在职学习培训提升跟不上,导致技术技能提升与产业升级换代需求脱节。有统计显示,在制造业工人队伍的结构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占比,德国高达50%,日本40%;中国就业人员7.7亿,技术工人1.65亿,高技能人才4700多万,占比仅为28.5%。

(二)产业转型升级必然带来劳动岗位的转型升级

我国大多数制造业处于工业2.0迈向3.0的发展阶段,与工业4.0并存。工业4.0对从业者在复杂环境下的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和商业思维能力有更高要求,公司更需要员工在技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既要有较深的技术理论功底,又要有相对充分的技能经验和操作水平这一变化促使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对高级技术技能人员的需求比例迅速增加。如,潍坊的歌尔集团,作为国内电子器件生产领域龙头公司,它的中高级技师和研发人员规模各占员工总数的2/5。而这些中高级技师岗位在十年前基本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一线劳动密集型岗位,“机器换人”将劳动密集型岗位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岗位迁移,为了应对这一变化,公司与本地职业院校共建“匠造班”,重点培养高级技术工人。这种变化在大量制造业公司不同程度存在,预示着不远的将来,中职叁年培养周期提供的技能型人才已经不适应产业技术变革的需求。实践证明,五年制高职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能够满足社会大众和公司转型升级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降低了高等职业教育入学门槛,为那些非学术倾向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叁)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推动技术工人群体进入中等收入阶层的现实需要

研究表明,贫富差距越小的国家,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越强。如德国的收入差距比较小,一线工人与高职位者的社会福利待遇区别不大,社会经济结构呈“橄榄形”稳定状态,专业技术人员是中产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呈中下层过大的“金字塔”型结构。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尚有6亿人口月均收入不足1000元,这样庞大的低收入群体,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大,需要快速提高其技术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而目前职业教育层次过低、质量不高、与产业发展匹配度不高,导致吸引力不足、群众接受意愿不强、公司参与热情不高。如智能制造、现代农业、健康养老等很多产业领域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而职业院校却培养不出足够数量的高质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我们有庞大的劳动者大军,构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把这种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胜势,需要发展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四)伴随经济社会发展,群众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要更加迫切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职业教育层次要求也随之提高,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求和认知。父母对子女上学的目的已经从“学习一技之长,能够养家糊口”,上升到孩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成长潜力,成才立业,将来能有更高品质的生活。而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规模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层次教育的迫切需求。

据初步调查,“十四五”期间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面临严重不足,必须提前规划布局。以山东为例,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新增青年劳动力都应当接受专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以山东为例,2019年全省普通本专科招生 74 万人,其中,本科29 万人、专科 45万人,本专科之比为 39∶61;在校生218万人,其中,本科110万人,专科 108 万人,大体相当。据测算,新增青年劳动力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都应当接受专科以上层次职业教育。职业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占比初步考虑按55∶45计算,不考虑高职扩招的社会生源,山东职业高等教育2023年规模预计为149万人,2025年预计为171万人,在校生比2019年108万人分别增加41万人、63万人。根据适龄人口持续增加和高等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的趋势,“十四五”末,需要增加职业高等教育学位60万以上,按照这个口径,现有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难以支撑。

二、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保障“十四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供给,优化职业教育结构的务实之举

(一)多元化、多路径发展是保障未来高等职业教育供给的必由之路

为保证中等职业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防止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流失,自2003年开始国家停止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国家示范校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这个政策有力地保证了优质中职资源的巩固,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优质高等职业学校资源的快速扩张。在这期间,国家鼓励社会资本采用民办、混合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参与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扩大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激发了办学活力。但以这种方式建设的高等职业学校一般从零基础开始,周期长、见效慢,一定时期内办学质量难以保证。“十四五”期间,如果继续沿用这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单一模式,势必会导致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尾效应,以及未来受教育年限增加,将进一步放大对高中以上学段教育资源的需求,为此必须以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保障高中阶段普及率,并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以山东为例,根据目前已经在校的一年级小学生数分析,今后5年高中段在校生将不断增长,按照初中后99%的学生都能进入高中段学习测算,2025年高中阶段在校生将比现在增加54万人,即便照目前88%升学率保守推算,2025年也将达到328万人,比现有规模要扩52万人。从我国人才资源结构来看,综合考虑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等因素,高等教育的资源增量必须定位在职业教育这个类型内,所以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多元化、多路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扩大高职教育容量规模、保证职业教育供给的必由之路。

(二)发展五年制高职有利于优化职业教育结构

中等职业学校举办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学校,有利于解决传统五年制高职办学中出现的中职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出现的脱节问题。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以学生初中毕业为起点,一体设计中高职阶段的学习规划,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种目标性更强的技术技能学习、训练方式,让孩子全面把握个体职业发展方向和岗位成长目标,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职业认同,提高学习成效。中职学校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有效补充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在一些适合长学制培养人才领域的短板,增加学生学历提升的选择方式,拓展学生成长空间。

叁、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能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符合当前发展实际

(一)发展五年制高职可以进一步巩固中职的基础性地位

五年制高职前3年本身就是中等职业教育,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重点保证的教育基础。在保证中职资源规模、质量的前提下,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不会动摇中职的基础性地位,还可以在高职引领下,全面提高中职阶段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学校治理的水平,优化中职教育资源的目的,实现中高职两个办学层次紧密衔接、共生共荣、相得益彰。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应的办学标准、规范,引导中等职业学校扩建、提升,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量质同步提升。

(二)发展五年制高职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的多样化

近20 年来,五年制高职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办学形式之一,主要由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共同举办,衔接培养,既扩大了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又拉动了中职发展。新形势下,充分利用优质中职资源举办五年制高职,增加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有利于中职学校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以山东为例,现有6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十四五”期间,可以考虑将这些高水平中职学校试点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试点过程中规范提升,形成成熟的模式,逐步推开。在学校内部,保持五年制高职办学形式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对应规模,继续举办以升学和就业两个方向的普通中职教育,可逐步建立良好的职业教育生态。

(叁)我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山东、江苏、浙江、重庆等国内大部分省市已经进行了长期的五年制高职办学实践探索,实践经验丰富,试点省市积极推动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贯通、衔接和融合,在教育教学制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教学标准制定、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一体设计、共同实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江苏省2001年开始大规模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2003年成立“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小学院+大学校+系部”的管理模式,目前学院下设57 所分院和36个办学点,在校五年制高职学生20 万人,学院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办学理念、品牌特色,办学业绩突出,毕业生供不应求,是国内举办五年制高职的成功范例。山东省自2001年起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推动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贯通衔接。2012年出台《山东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办法》(鲁教职字〔2012〕3号),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进行优化布局、规范管理。2013年制定了52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2020年,全省已有243所中职学校举办“三二”连读,专业点1228个,占中职专业点数的56%。五年制高职已经成为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的一种主要办学形式,参与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提升,已经具备独立承担高职阶段人才培养的能力和素质。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办学能力不断加强,一部分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已经完全具备也迫切需要通过提高办学层次实现人才培养水平的“升级换代”,完全可以担纲独立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重任,成为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扩张的生力军。

四、主要政策建议及实施策略

(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叁全育人”体系,全面提高培养质量

1.加强思想政治教学能力建设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需落实教育部有关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思政教育“入脑、入心、践行、见效”的格局。研究五年制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着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建立分段培养、分层设计、分类实施的思政工作机制。开齐开足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鼓励思政课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培育思政教学创新团队,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2.落实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过程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根本遵循,将立德树人融入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强化环境育人,加强校园校风、校纪等文化建设。严格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其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优化评价制度,推进发展性、过程性、综合化评价,努力构建引领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3.突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育人实践全过程,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深度融合。把培育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创新创业能力渗透到专业培养的方方面面,形成素养养成与专业能力形成融会贯通的人才培养路径。

(二)服务产业需求,促进专业与产业整体协同发展

1.明晰办学定位

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确定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充分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五年制高职主要围绕市、县(区)范围内主导产业的战略发展布局调适办学,人才培养需要“早定向、长培养”,围绕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的新工艺、新模式、新业态,开展职业能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优化办学结构

可遴选部分高水平中职学校作为五年制高职办学主体,现有高职院校可不再举办五年制高职,建立五年制高职相对独立的办学制度体系,以避免同一学制类型在不同办学主体间的交叉重迭,并充分调动中职学校办学积极性。设立学校办学质量评估体系,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建立办学单位准入退出机制调节办学单位数量。积极探索建立以五年制为主的独立设置高职院校。

3.建立准入与退出机制

制定五年制高职学校建设标准,实行进入退出机制。新增办学单位必须符合设置要求。实行退出机制,现阶段正在办学的五年制高职的所有办学单位,一律按照建设标准条件和要求对照检查,不符合条件者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将取消五年制高职招生资格。

(叁)坚持内涵建设,强化质量保障

1.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产业发展需要和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五年制高职办学单位与本地头部公司开展合作,鼓励校企合作设立各种类型的共建项目,开展以动态获取“新一代技能技术生产力”为目标诉求的人才培养合作,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专门评估,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的高度协同。结合1+齿证书试点,探索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的课程融通。

2.开发长学制人才培养标准体系

发挥标准在五年制高职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前导性作用,进一步完善学校、专业、课程和实训条件等建设标准,开发教师专业成长标准,明确学生毕业标准,以标准引导推动教育教学组织实施。优先从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等人才技术技能复合型属性明显、技术技能训练周期长的专业启动,紧跟产业发展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将五年制高职专业群建设纳入全省高职专业群建设统筹规划,每所学校确定重点发展专业集群,整合调用多方资源力量。

总之,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打破条条框框,是促进我国高职教育再上台阶的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锄丑补辞辩)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麻豆视频app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