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在做事过程和实践训练中进行。就学校教育而言,未来我国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要转向实践,以行动为中心。要从价值观教育入手,强调个体创造性行动价值、与人合作共创性行动价值和分享劳动成果价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和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等形式为主,鼓励学生了解社会上的各种职业,做好依据天赋和兴趣爱好选择未来职业的准备。
分层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要在普通教育课程体系中全面纳入职业素养的理念。
在义务教育阶段,重视培养学生的泛化型职业素养,如独立学习、自主管理、发展友谊和培养社会责任感。除了在学校增加集体活动外,要在家庭增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诸如整理个人内务、环境卫生清洁等,养成学生勤劳做事的习惯,培养合作意识和习惯。义务教育阶段虽然不适合开展职业技能训练,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合作能力、基本生活技能与习惯,为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在高中教育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通用型职业素养,包括对自我兴趣和能力的认识、基本的职业认知、未来的专业选择、勤奋刻苦精神、读书和健身习惯等,这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通用型职业素养和技能。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培养良好人际关系构建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进入职业领域奠定基础。
在高等教育阶段,要重点培养专业型职业素养。学生有自己的专业或学科领域,需要继续提升学术研究精神和能力,或深入公司和社会了解行业的最新知识与技术技能。要增加学生在职业领域的参与体验,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和社会实践项目,通过教育教学过程、实验实训过程和社会实践过程的紧密配合,激发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埋下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素养,深化对社会和职业领域的认识与理解,建立良好的职业目标,并通过不断地参与实践,体验创造物质与精神成果的幸福感,最后走向与他人合作的真正职场,承担责任、分享成果,为自己、家人和社会创造幸福生活。
重视职业素养中的智力成分
要重视职业素养中的智力成分,着重培养学生的高阶职业素养。高阶职业素养需要高阶思维、高阶技能及与其相伴随的意志品质,高阶思维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反省思维、元认知和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技能包括探究、决策、问题解决和迁移技能。
随着人工智能取代简易体力劳动,机械性、常规性的工作岗位逐渐消失,技术工人需要掌握的技术技能中的智力成分越来越多。以美国为例,过去半个世纪,美国社会就业岗位中常规体力型工作机会逐渐减少和消失,新增加的社会就业机会需要更多的建立在知识和认知基础上的高阶技能,21世纪的生存技能整体上向着人格全面开发和技术技能高阶位移方向发展。无独有偶,2013年,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提出了适应社会变化需要具备叁种素养和能力——基础力、思考力和实践力,其中思考力和实践力是较为高级的能力。基础力包括语言技能、数量关系技能和信息技术技能,思考力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元认知、适应力等构成,实践力是指自主行动的能力、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和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担当责任的能力。报告要求在教育教学的各种课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以上叁类素养和能力,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在通信技术高速发达、信息和知识资源充溢的社会当下,间接知识、间接经验和信息很容易使学生的自我认识产生偏差,一些学生的知识面、见识和语言能力很强,但是在自律、学习行动力和社会职业认识方面能力却薄弱,特别是专注力成了稀缺资源,深度思考、深度阅读和深度体验成为难题,在几乎无所不知的同时,呈现出实际行动力弱的现象。因此,驱动学生自主发展的内驱力、行动力和自律等意志品质的养成同样非常关键,成为培养学生高阶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职业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职业倾向,认同职业价值,寻找到职业意义,体验到学习乐趣。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职业实施路径,提升职业素养。
要按照职业素养的内涵构成,建立科学的职业素养测评体系。将价值观、自主发展性、生存技能、合作能力、社会参与能力等支撑职业素养发展的重要元素,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适当超前、面向未来,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寻找出其中的优势领域,纳入学生的评价档案,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可以先于培养体系而存在,并逐渐使之成为培养体系的风向标,切实做到各级各类学生职业素养标准逐级上升又有机统一。
打通职业素养提升体制机制障碍
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是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完善的资历框架有助于实现职业内部互认、普职互通、劳动力的跨境流动互补,可以有效应对全球化、区域化带来的职业资格认定困难。
继欧盟资格认证框架(贰蚕贵)实施并取得实效之后,多个国家都致力于开发国家资历框架。韩国目前已确定超过331项国家能力标准(狈颁厂),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资历框架。国家能力标准和国家资历框架的确定、构建和开发,需要多部门分工负责,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打通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社会逐渐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价值等值的观念。
适应教育改革的脚步,应对新高考改革对学生生涯规划的要求,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职业素养的培养对象更加广泛,不仅包括职业院校学生,还包括普通中小学、普通高校学生。这就要求教育界加强对职业素养的研究,包括职业素养培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各级各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相关标准,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和教材教学资源建设等,总结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模式。同时,各部门也要分工负责,加强国家能力标准开发和国家资历框架构建,共同为学生职业素养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作者万作芳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闫利雅系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项资助课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