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22〕第10期
浙江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任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推进各项教育改革任务落地落细落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着力推进基础教育城乡一体化。一是推动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对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将“新增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理顺管理机制,落实经费保障,因地制宜推行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办学模式,2021年全省新增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643所,总数达到3685所,覆盖全部乡村学校和80%的城镇公办学校。二是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省域实施优秀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2021年交流轮岗校长教师1.5万名,其中一级职称及以上骨干教师占比超过17%。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对于进一步加强山区26县教师队伍建设助推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山区教师培育力度。定向培养山区紧缺教师,连续10年为山区26县培养教师2300余名。叁是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实施“教育大脑+智慧学习”工程,上线“学在浙江”数字学习应用,集成教育资源、考试报名等10类教育服务场景、157项服务应用,打造以人为本的数字学习新模式。“之江汇”教育广场汇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721万条,形成覆盖全学科、全学段的优质资源体系,平台年度访问量突破10亿人次。推行“名师+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模式,创建省、市、县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733个,培养学科带头人7496人。积极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倡导智慧学习。
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一是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推行长学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格,2021年长学制招生人数占中职招生总数的25%以上。改革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印发《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首批选择30个就读学生多、适合长学制培养的专业开展课程标准建设。二是实施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行动。针对浙江作为人口流入大省的情况,根据不同学历层次和职业技能水平人群的实际需求,实行全民普惠性继续教育。重点面向20—59岁人群,开展学历、技能情况需求分析、供给研究,协同地方党委政府、部门、乡镇(街道)、村居以及学校、公司等积极参与,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和学历层次提升项目。2021年全省职业院校为公司职工、务工青年、转产农民提供各类培训159万人次。
着力打造高等教育强省。一是优化高校布局。积极探索“一所城市至少一所高水平大学”建设模式,整合省内外高层次人才,聚焦优势特色学科,推进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加快打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平衡格局。调动社会力量办高水平大学,打造西湖大学等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国内影响力的高校。二是加强学科建设。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纽带,创新体制机制吸引人才,构建“10+25+50+180”的梯次重点学科体系,重点建设10个登峰学科、25个优势特色学科、50个省一流础类学科、180个省一流叠类学科,努力为加快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积极贡献。2021年新增博士授权单位3个、硕士授权单位7个,2022年新增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3个,进一步优化了全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布局。叁是筑牢思政工作阵地。认真落实“叁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2021年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8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38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打造一流思政队伍,组织实施思政课教师“1151”培养计划,着力培育100个名师工作室,培养10名领军人才、50名拔尖教师、1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建强辅导员力量,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配比大幅提高,涌现出一批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推动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协同配合,探索“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汇聚全员育人磅礴力量。组建“百名书记校长、千名专家学者、万名青年师生”宣讲团,推动实现学习宣讲进支部、进课堂、进班级、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全覆盖,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入脑入心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