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选手基本具备了冲击金牌的实力,我们的目标是蝉联全国冠军和世界冠军!”距离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只有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竞赛教练、数控铣高级技师杨登辉带领参赛队员,奔赴湖南株洲、安徽六安、浙江平湖等地的兄弟技工院校,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拉练集训和交流学习。
杨登辉是由广东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优秀代表,2017年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获得金牌,并获得国家最佳选手奖。他在2019年、2022年分别指导选手参加世赛并斩获该项目金牌,实现了我国在该赛项的“四连冠”。今年杨登辉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致力于为高技能人才发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技能成才,强国有我。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实施制造业当家技能人才支撑工程,健全技能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全面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越来越多如杨登辉一样的技能人才,逐步成长为高素质的广东技工,支撑起广东制造业当家的宏伟大厦。
技能竞赛效应
在全社会营造技能成才浓厚氛围
走进位于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练技能成才报国”的标语分外惹眼。一个个富有朝气的年轻工匠,瞄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夜以继日地在这里刻苦集训。
数控铣技术被誉为“在钢铁上雕刻的艺术”,在数控铣技师的培养上,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倾囊而出”:占地860平方米的集训基地,引进了西门子、卡尔蔡司等知名公司,科学规划设置了加工、检测、展示等功能分区,配备了一流的训练设备,完全对接世界技能大赛要求。
集训基地在竞赛组织、基地管理、技术团队组建、集训保障等方面与国际标准接轨,建设了一支由世界技能大赛专家、教练、技术翻译和储备选手组成的人才队伍,为争先培优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在杨登辉等选手和教练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实现了在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的“四连冠”,广东高技能人才培养也树起一面旗帜。据介绍,目前广东省技工院校共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9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6个、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38个,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能改变命运、技能报效祖国!”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叶军峰看来,世赛夺金,能够促进广大青年实现技能成才,让更多的青年学生通过进入技工院校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在社会各行各业努力工作并作出贡献,书写出彩人生。
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广东历来重视技能人才引育。近年来,不少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励政策相继出台,助推技工教育迈上新台阶。
——2021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对于推动“广东技工”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2021年12月,省政府印发《广东省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促进技师学院与高等职业院校政策互通互认,为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2022年8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对于〈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专业参考目录(技工院校)〉的通知》,破除技工院校毕业生报考广东事业单位的障碍。
“读技校同样出彩,技术工人成为人人向往的职业,已经逐步成为社会共识。”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广东技能选手在国际舞台上争金夺银,擦亮了中国制造的闪亮招牌,提升了我国技能人才的国际影响力。要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培养大国工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服务就业导向
让技术工人成为人人向往的职业
“技师学院是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重任。”叶军峰说。
在他看来,参加世赛对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产生了积极影响,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内涵建设。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培、以赛促建、以赛促学,在全校形成了学习世赛选手、为国争光的热潮,促进了青年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广东技工院校坚持服务就业的办学导向,人才培养直接对接公司、面向市场。近年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坚持“产教融合办学、共育技能人才”的理念,以促进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为目标,与华为、西门子、尝骋、卡尔蔡司、比亚迪、联想、大金等联盟单位举办了61个“校企双制”班,同时,每年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招聘活动,为学生提供超过1万个实习就业岗位,为公司输送大批“专业对口、技术过关、上岗即用”的优秀技能人才。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成功经验,是广东技工教育不断改革创新,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的典型案例。
目前,广东拥有148所技工院校,其中技师学院40所,实现21个地级以上市技师学院全覆盖,在校生65万人,占全国1/7。高级工班以上在校学生占比48.96%,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在“十四五”期间,广东将推动珠叁角核心区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加快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技工院校提升发展,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技工院校提质扩容,推动省属院校整合资源聚集发展。在技工教育的不断加持下,广东技工人才队伍迈入了从大到强的阶段,就读技工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就业的通道也越来越广阔。
“对于数控铣专业来说,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熟练掌握软件和工具使用,可以胜任生产、运营、销售、培训等全链条的岗位要求。”杨登辉对此有亲身体验,他举了个例子,由他带出来的2022届数控高级技工班毕业生中,平均每人都能收到4—6家公司的聘书,部分学生一毕业年薪就能达到10万—15万元。
今年3月,杨登辉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代表广东省1850万技能人才赴京参加全国两会。他在走访调研中发现,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公司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另一方面,年轻人不愿意做技术工人的瓶颈依然存在。
杨登辉建议,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在薪酬福利、落户城市、子女入学、看病就医、劳动环境等方面增强保障,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高薪,让技术工人成为人人向往的职业。
“高质量的就业,实现技能人口红利向技能人才红利转变。”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着力增强技工教育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好技工教育兜底、赋能的支撑性作用,切实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实现从“能就业”向“就好业”跃升。
精准对接产业
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
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有两所“院中院”。一所是2018年该校与西门子合作创办的中德西门子技术(中国)国际学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技能人才培养道路。另一所是2021年该校与华为公司创办的华为学院,培养计算机网络应用、通信技术应用等专业的“数字工匠”。
贴近产业、服务公司,一直是广东技工院校办学的首要法则。
目前,全省技工院校共开设341个大类专业,基本覆盖广东现代产业主要领域。重点围绕广东20个战略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建设283个省级重点专业和60个特色专业。
在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制造业公司相关生产设备的迭代更新速度加快。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每年广东技工院校都会围绕现代制造业发展需要,开发10余个新专业。
新业态催生新机遇,也带来很多新挑战。
“技工院校的实训设备、教师水平、课本教材、评价标准等如果跟不上产业发展步伐,就会出现‘技术断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匹配产业升级发展要求。”从世界冠军到技师学院教师,再到全国人大代表,杨登辉对技能人才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在技工院校,学生的实操部分会占到全部教学内容的70%,剩下的30%才是理论部分。杨登辉说,技工实操经历了纸上谈兵、仿真模拟、实物模拟、非工业级实训、工业级实训五个阶段,要想达到“毕业即可用”的人才培养效果,必须尽快实现第五个阶段,“真刀真枪”面向产业。
把人才培养的链条延伸到公司去,激发公司育人的主动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杨登辉通过密集调研,提出充分发挥公司在技能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落实新“八级工”制度,加快培养更多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等拔尖人才的建议。
在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上,广东也在先行先试。一年多前,省人社厅就紧密对接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推动构建以产业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人才培养为基础、以技能人才评价为纽带的“产教评”技能生态。
产教融合更深一层,校企合作更进一步。更多的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故事,将在南粤大地上续写……
1.新的征程
落地两个行动计划:
为制造业当家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如何加快培养与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新工匠”队伍?近日,省人社厅提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新部署、新要求,聚力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大力实施制造业当家技能人才支撑工程,实施两个行动计划。
首先是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畅通评选认定机制,给予倾斜政策,带动先进制造业等领域高精尖技能人才培养。
其中包括:一是选树高技能领军人才。积极推行新“八级工”制度,评选认定首席技师、特级技师,作为高技能领军人才,纳入省高层次人才范畴。二是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关键作用。加大资金支持,鼓励公司依托高技能领军人才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大政策支持,鼓励高技能领军人才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新职业标准开发,开展新型学徒制、学生学徒制。叁是加大表彰激励。推动高技能领军人才享受省高层次人才相关待遇,在入户、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优先推荐参加“中华技能大奖”“政府特殊津贴”等表彰评选。
其次是实施技能根基行动计划。顺应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针对新技术新职业领域出现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构建“产教评”技能生态组织,着力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
其中包括:一是对接产业链,建设“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组织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龙头公司和院校等开展“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的建设。二是创新中国特色学徒制政策设计。推动技能生态链公司拿出技术技能岗位开展学生学徒培养,推动技能生态链公司招聘应往届毕业生,大力培养产业“新工匠”。
2.创新样本
建设63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
入链公司共提供10.3万个学徒岗位
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技能人才一直是支撑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
随着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出现了“产业缺青年、青年缺就业”结构性矛盾。如何进一步深化技能人才培养,使之适应新时代工业发展的需要,成为一个关键命题。
为了精准匹配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6月28日,广东省人社厅在广州举行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对接活动,现场发布了“岗位+培养”学徒就业新形式,引起广泛关注。
广东省人社厅瞄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推进实施产业技能根基工程,构建以产业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人才培养为基础、以技能人才评价为纽带的“产教评”技能生态。活动当天,省人社厅发布了首批63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吸引3170家生态公司、432家院校参与。
“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岗位+培养”学徒计划,第一批将提供10.3万个学徒岗位,使青年能直达新兴产业岗位就业,实现人才成长与产业升级同向共进,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其中,生态链龙头公司、生态公司将拿出5.05万个技术技能学徒岗位,面向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毕业年度学生开展学生学徒培养;拿出5.25万个技培生岗位,面向应往届毕业生,开展“技培生”多岗位多技能培养。
广东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广东对开展学生学徒制的公司,将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的补贴,对开展“技培生”制的符合条件的公司,给予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创新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通技能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