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春,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号召;
2024年,科技浪潮席卷之下,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再度“擂鼓出征”,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全面提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作为经济大省、职教大省,广东理应挑起责任和担当,向着“制造业当家”的愿景加速迈进。新的一年,广东职教要怎么干?信心与动能何在?创新、变革、升级、服务……采访中,广东职教掌门人传递出新的讯息——
产教融合:服务高质量发展基本模式
“春节后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即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全省上下在新的一年全力跑出加速度、奋力开创新局面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也为我们合力奔赴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做出了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表率。”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杜安国说。
“大会提出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也必将是一场艰苦的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叶军锋说。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在新春第一会聚焦产业和科技的“动员令”下,职业教育如何搭上行业领军公司的发展快车,面向未来、因时而变?
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第一艘“冲锋舟”,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校企共建5个院士工作站、3个全球领先的生产性实训中心,建成全国首家华为滨颁罢学院支持中心,与行业协会、世界500强公司等共建行业产教融合联合体,打造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大疆无人机特色产业学院等18个特色产业学院,参与解决5骋基站笔颁叠板材性能、集成电路光刻胶等技术难题。作为牵头学校,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申报获批深圳唯一的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坚持一区一策,与深圳坪山、光明、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开展深度合作,提供技能人才供给、关键技术攻关等靶向服务。
在学校党委书记杨欣斌看来,学校建设发展的时代课题始终是服务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则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模式。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则建有实质运行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82个,其中依托广州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千亿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联合联合头部公司广汽集团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44家公司,牵头组建广州市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
“下一步需继续加大与区域支柱产业、行业龙头公司、高水平高等学校的深度合作,创新体制机制,建成实体化运作的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全面提升服务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和广州市支柱产业升级的能力。”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乔西铭说。
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充分利用学校与产业界结合紧密的优势,推进学校与公司的深度合作育人,鼓励公司导师进课堂,教师深入公司实践锻炼,学生在公司中真题真做,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供图
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
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正成为广东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当下,高端和智能成为职业院校新开设专业的一大重要特征。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发展对接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的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材料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区块链技术应用等专业,专业总数控制在60个左右,其中新工科专业占60%左右,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与区域重点产业的依存度和契合度。
“我们的专业要进一步增强跟广州乃至大湾区产业的匹配度,每一个新建的专业,都必须有鲜明的产业背景,”学校党委书记林洽生指出,“目前我们学校所有的专业都有鲜明的产业背景,都能够在广州地区产业发展中找到定位。我们会集中更大的力量来支持广州支柱产业、重点产业的发展。”
办学66年的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如今也正重塑新貌。校长黄艳介绍,学校办学定位从轻工业专业为主调整为以智能制造专业为主,开设的16个专业100%对接广州市21条产业链,其中与制造业密切相关专业占比70%,在重点打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等省“双精准”示范专业的基础上,近年来新开设智能化生产线、大数据应用等新专业,满足制造业人才需要。不仅如此,还对食品、印刷、民间传统工艺等传统轻工行业专业进行课程数字化转型,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需要。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彭华国说,将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努力打造智能装备、智能网联、生物健康、数字经济等重点专业群。
精准发力,筑牢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高地
五年来,广东中小公司数量从380多万户增加到680多万户,中小公司已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但普遍存在缺乏高新技术支撑、内生技术创新能力“造血”不足的现象。
“高职院校的优势在于工程化和产业化,恰恰可以弥补本科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产业服务中的中试短板,与中小公司实现‘互补式’的协同创新。”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漆军如是说。
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的科研更侧重应用型研究,在技术转化、解决产业技术难题上极具优势。强化服务公司的技术研发,反哺人才培养提质升级,成为广东职教新气象、新作为。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揭榜挂帅”机制,推进具有实际研究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服务向农业农村产业延伸,发挥牵头组建的8省市“职业院校对口支援协同发展联盟”作用,持续深化“组团式”帮扶机制,组织动员联盟内各领域专家,融入“双百行动”,形成更强大的科技创新合力。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一批行业龙头、区域骨干公司和技术先进公司,加强与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一批产业学院、工程技术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室、技术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大师工作室等,推动实习实训基地转型升级为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强化直接服务公司的“立地式科研”,探索“公司出题、学校答题”精准解决公司技术难题,提升科研成效的研发模式。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打造高端医疗器械等国家协同创新中心3个,孵化面向产业关键技术的科研实验室11个,授权发明专利92件,位居全国22。2023年,学校服务“专精特新”中小公司480余次,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4.03亿元。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彭华国介绍,学校将优化专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加强与公司的合作,共建省工程中心、创新平台等科研平台,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强化技术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则在“北斗+”下功夫: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数字供应链学院,自主开发了全国高职院校首个“北斗+”数字供应链教育云平台,建设了全国高职院校首个“北斗+”数字供应链实验室,加强北斗+、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支撑科技赋能区域供应链行业产业发展。
漆军认为,2024年,在国家大力倡导建立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首先要搭好产教融合大平台,形成产教融合共同体+行业产教联合体+园区布局;要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盘活人力资源,培养一批有产业影响力的科产教融合服务团队,重点打造高端智能装备等重点科研服务团队,服务中小公司转型升级;还应开展技术技能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为中小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