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历经5年建设,第一轮“双高计划”进入总结收官阶段。“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高水平的建设内涵,秉承“业内都认可、地方离不开、国际可交流”建设标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区域行业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核心问题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可推广的模式,成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双高计划”五年间·天津篇
“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继承 “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建设成果,五年来,在基本能力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为高职院校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聚焦能力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五年来,“双高”院校以标准为引领,以教学资源建设为核心,积极探索“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和多元分层多样化人才培养路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组建卫生院校联盟,创新校院协同“叁融通”、岗课“四融合”课程建设模式,建设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能力比赛获奖9项,入选“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7部,63门校院企共建课程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基础核心能力显着提升;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数字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设专业通用的“3颁课程体系框架图谱”,组建新型实践教学组织“数字工匠工坊”,搭建“全场景学习平台”,重塑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育人体系。
坚持立地式研发,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双高”院校在与公司紧密合作过程中,以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公司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为依托,积极整合公司和科研院所科研资源,聚焦行业公司技术研发、工业改进、产物升级等一线技术难题,服务地方中小微公司技术升级和产物研发。五年来,立地式研发能力得到显着提升。据统计,2022年,高职院校的发明专利总数为46000余件,约41%的专利申请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领域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职院校的公司横向到位经费中位数达到800万元以上。可以说,以“双高”院校牵头的高职院校立地式研发已经成为技术创新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创新产教融合内涵,区域产业服务能力显着提升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所在。五年来,“双高”院校始终坚持服务区域产业的办学定位,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建立完善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从人才培养层面的中国特色学徒制、现场工程师,到办学层面的产业学院、开放性实践中心,再到服务区域行业发展层面的区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高职院校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样态逐步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逐渐从点对点的校企合作转向服务行业和区域产业的产教深入融合,合作形式逐渐从契约式合作转向实体化运作,合作内容从顶岗实习转向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多元复合功能,使职业教育成为“四链”融合的重要主体,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坚持教随产出,打造国际人文交流品牌
五年来,“双高”院校坚持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校企协同创新职业教育海外办学模式,打造以“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为代表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品牌,多个职业教育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已被纳入合作国国民教育体系,形成了“政府+学校”“产业+学校”和“公司+学校”等多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办学模式,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职教出海”助力“走出去”公司稳步发展,为“走出去”公司培养了大批本土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文交流、民心相通搭建起沟通桥梁。
(作者系天津大学教育学院讲席教授、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端智库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