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和岷江汇合后,正式称作长江,这个“长江零公里”就位于四川宜宾。在宜宾的叁江口,常年都有众多游人观望叁江汇流的壮阔景象,而这座城市背后,教育、科技、人才等诸多要素构成“看不见的江”,也在不断“汇流”。2019年,四川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落地宜宾。2021年,宜宾成为全国首批、西南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2023年,宜宾全力打造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叁江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该地以“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思路,不断推动院校、产业、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24年新设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叁江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成功入选。作为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节点城市,宜宾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有着哪些优势、基础和举措?记者来到该地产教融合的“叁江口”一探究竟。
从“一黑一白”到“一蓝一绿”
科教优势助力宜宾进入骋顿笔百强
昔日的宜宾以白酒和煤炭两大产业闻名,多年来,“一黑一白”主导着宜宾经济社会发展,但也一度面临瓶颈。
2016年,宜宾提出“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即巩固优化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引进培育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和绿色低碳产业。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人才智力支撑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2016年以前,宜宾仅有一所本科院校和一所高职院校,在校生一共2.5万人。”宜宾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副局长曾振华介绍说。自2016年开始,宜宾启动了大学城和科创城(简称“双城”)建设,逐步汇聚了12所高校、1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个院士工作站,目前在校大学生超10万人,是成渝地区除重庆主城区、成都市以外最大的高等教育集聚区。
宜宾市通过“双城”建设以人才、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决心和力度,体现在该地深化产教融合的每一个动作中。
2019年,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落户宜宾,推动该地构建起动力电池相关产业链。为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宜宾调动各方科教资源,并于2022年在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新能源电池学院,培养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所需“电池工艺技术”人才。
“一开始听说要成立新学院,心里还不是很有底,但学校高标准、高水平、高规格地引进设备、师资和人才培养方案,让大家有了自信。”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电池学院院长陈泽华回忆说,他从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来到宜宾,随即参与学院的筹备工作,学院培养的学生被公司争相“预订”。
近年来,宜宾市的科教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地方发展优势。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例,从零到产量在全国占比15%仅用时3年。
2023年,宜宾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806.64亿元,连续进入全国城市骋顿笔百强(86位),拥有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以数字经济新蓝海和绿色新能源为核心的“一蓝一绿”成为城市“新名片”,而这也成为联合体建设的优势所在。
从“散点游击”到“组团作战”
产教融合贯穿职业教育发展全过程
宜宾以美酒闻名于世,而一杯白酒的产出却十分不易,包括分层起糟、看糟配料、拌糠上甑、摊凉下曲在内的多个步骤,稍微出现差错,都意味着不可小觑的损失。
“仅凭个人经验的话,会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王赛表示,学校和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有着多年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经验,近年来又共同开启了数字化酿造的新尝试。该技术虽然还在实验阶段,但衍生出一些副产物,让王赛稍感意外,“中小微酒企可以采集数据到我们的虚拟仿真软件上,先模拟一遍再进行实际操作,最大程度减少失误和损失,十分受益。”
这种龙头公司与院校合作,又惠及整个行业的例子,在宜宾还有很多。此次联合体建设,由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牵头学校,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公司,包括政府、园区、院校和公司多个类型的成员单位,将相对零散的校企合作进一步统筹起来,凸显出“组团作战”的特点。
而除了深化“四个合作”以外,在推进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师、金基地建设上,联合体也有着不少经验基础。
例如,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和四川省宜宾普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清洁能源装备智能制造产学研综合平台,是四川省第二批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学校通过该平台,聚焦真实生产环节不断优化课程、教材和各类育人项目。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师代艳霞介绍说:“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群,探索了公司真实生产线和学校模拟生产线‘双线并进、项目贯穿’的教学模式,将公司复杂的生产加工过程分解到各个实践课程,教师们打破课程界限协同育人。”
“我们和公司之间是一种‘双向奔赴’。”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林世全告诉记者,以往学校80%的毕业生前往沿海地区工作,2022年后80%的毕业生留在了四川,2023年更是有38%的学生毕业后在宜宾就业,“职业院校的土壤在地方、根在产业。”他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承担联合体牵头学校的职责和使命,急政府所急、解产业之难,做公司所需、强师生之能。
从统一架构到细化举措
瞄准主导产业形成协同工作体系
在长江航道零公里处,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一片繁忙景象,而依托该园区设立的联合体,也正在积极建设中。
目前,联合体构建起“政府—园区—行业—公司—院校—师生”六位一体的协同工作体系,聚焦服务宜宾五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发挥供需信息发布、项目资源集成、人才培养创新、共性技术服务、政策牵引激励等多种功能,各项举措目前正在细化推进中。
在宜宾市高职园共享区,学生上完实训课后,教师总不忘叮嘱大家做好设备维护,该区域有着钳工、车工、铣磨等各类相关设备,基本覆盖制造类的各个工种。这里将和宜宾市临港职业技能技术中心、高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大学科技园一起,作为联合体开展各类活动的空间载体。
从今年3月起,宜宾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市场调研,宜宾各行业、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是什么?院校针对公司需求,在人才培养上可以做哪些调整?该公司搭建起了产业、学校以及政府之间的“立交桥”,是联合体推进市场化服务的公司载体。
“城市的产业发展到哪儿,我们的人才输送链就跟到哪儿。”宜宾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尹烨表示,作为国资公司,将通过专业化、市场化的人才服务,创新联合体内院校和公司间人力资源的业务模式。
此外,联合体还将以“云上职教”智慧校园平台和新开通的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提供产教融合综合信息服务。“云上职教”智慧校园平台由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正在做上线准备。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与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有机融合,更好地服务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宜宾市委常委、叁江新区(临港经开区)党工委书记何永宏表示,联合体将不断深化多主体合作,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各链的内部融通和相互贯通,全面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习实训五大关键要素改革,打造“政府主导、国企担当、项目引领、职普融通”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宜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