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频app

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chinazy.org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特色职教“快车道” 成才“断点”变通途

作者:肖知潞 侯邦虎 熊江睿 郑青   来源:贵州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5-02-10


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更加健全、类型特色更加突出、人才成长通道更加畅通……近年来,贵州省职业教育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在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职教学子们搭建起人生出彩的“立交桥”。

2024年以来,贵州职业教育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主目标,加快构建完善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与吸引力,持续深化贵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各项任务稳步推进。在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的过程中,贵州,正以坚定的步伐,坚持建体系、促融合,让职业教育的特色更加鲜明,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培养体系更健全 架起人才“立交桥”

加快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培养目标有效衔接的格局,构建一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4年,贵州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更加健全。通过开展“3+2”中高贯通培养试点,稳步扩大“3+4”中本贯通培养规模,牵头本科院校增至11所,试点中职学校扩大至38所,招生计划达到1460人,增幅近49%。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贵州职业教育升学“立交桥”的不断拓宽,为无数青年学子铺展了更多元的成才之路。

2024年9月,毕业于兴义市丰都中学的杨欣怡怀揣着对校园学习的憧憬,走进黔西南州兴义市中等职业学校,开启了20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4”中本贯通班的崭新学习生涯。杨欣怡的选择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开始重新审视职业教育,认识到上中职也是上大学的一条途径。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学生正在学习计算机编程专业技能。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贾智 摄

通过“3+4”中本贯通培养,中职阶段学制叁年,本科阶段学制四年,中职阶段学习叁年后,通过参加“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方式转段考核合格后升入本科,架起了中职院校学生直通本科的“立交桥”,打通了中职直通本科的“断点”。

贵州稳步有序推进中、高、本的衔接贯通,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相互融通、协同发展。全面落实 《深化贵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六个体系”建设。高层次职业院校设置学科建设实现突破,贵州生态能源职业学院、贵州传媒职业学院、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三所新设立高职院校2024年秋季招生顺利完成。2024年,贵州交通职业大学正式获批,6个职业本科专业招生400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

2.产教融合更深入 学生毕业即就业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贵州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让职业教育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让产业发展成为职业教育的“练兵场”。

周艳娥是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分析检验专业的“订单班”学生,2023年8月进入贵州磷化集团实习,通过师徒协议培养,实习期间,表现优异,考核合格,2024年8月被公司聘用为正式职工,现在是一名质检员。

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公司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把公司的新工艺新技术引进课堂,邀请公司专家来校授课,提升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校企精准对接,学生毕业即就业。这是贵州各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2024年12月,教育部公布“2024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名单”,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产教融合赋能“三教”协同发展打造高水平民航人才培养高地》、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构建“1+3+N”产教融合模式深耕先进装备制造业 培育忠诚工匠》、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黔南州磷化工及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 《全链条服务全要素支撑全方位融合》、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校企1+1+N合作模式——共建数智建设产业学院》典型案例成功入选,这也是贵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成果的一个缩影。

此外,贵州立项建设10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遴选13家公司为贵州省第五批产教融合型培育公司,选评7所省级“双高校”。深入推进“校旅结合”,新增立项建设10所校旅结合示范校,成功举办2024年“青春遇见贵州·感受多彩魅力”大学生文化旅游节,吸引42万青年来黔研学旅游。

这些举措,使得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两翼”逐步构建。

3.大赛成绩更突出 刷新历史好成绩

近年来,贵州职业院校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刷新了历史最好成绩。在职业教育的舞台上,贵州的学子们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展现着他们的风采和实力。

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上,贵州各职业院校捷报频传。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参赛代表队获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文化艺术赛道手工艺术设计赛项金奖。(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在高职组赛场上,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参赛代表队获文化艺术赛道手工艺术设计赛项金奖,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参赛代表队获装备制造赛道——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技术组金奖,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参赛代表队获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赛项金奖……

中职组赛场上,贵州省交通运输学校获装配式建筑构件安装赛项金奖、汽车车身修复与美容赛项金奖、智慧物流作业赛项金奖……

贵州各职业院校学子参加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获奖139项,其中金奖24项(高职19项,中职5项),较上年增加46%,刷新历史最好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贵州职业院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贵州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体现。

除了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外,贵州各职业院校还在2024年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奖牌16块。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展示了贵州职业院校师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也彰显了贵州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显着成效。

4.质量保障更有力 多措并举提质量

在贵州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质量保障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了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贵州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从项目建设、师资队伍、就业帮扶等方面入手,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贵州调整优化“技能贵州”建设项目至15个类别,分两批立项建设388个省级项目。省内3所国家“双高计划”校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首轮“双高计划”终期验收。争取省外学校 (公司)265名管理干部、教师 (专业技术人员) 帮扶贵州省职业院校。

在就业帮扶方面,贵州各职业院校通过“订单班”等方式,与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2024年,贵州高职院校“订单班”就业人数近2.2万人,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此外,贵州省职业教育智慧云平台项目建设正式启动,为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全省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参加人员累计达到65万人,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亮点

贵州护理职院:以赛促教 构建人才培养新生态

技能竞赛作为职业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的普遍共识。

近年来,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举办了叁届中国—东盟技能大赛护理技能赛项,吸引了来自越南、泰国等十余个国家的青年学子前来参赛,有效促进了国家间护理技术、经验和管理模式的交流与共享,助力各国共同携手应对全球性的医疗挑战和问题,并且在引领护理职业教育“叁教”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中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桥梁和平台作用。

参赛选手在案例场景中完成护理技能实操。(贵州护理职院供图)

赛教融合,良性互动,培养出一批批品学兼优的护理人才。

在第叁届中国—东盟技能大赛护理技能赛项比赛中,贵州护理职院学生许致雪凭借着稳定的发挥,一举斩获一等奖。

“比赛前,我们选手会互相交流心得,包括流程还有仪器的使用。尤其是在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方面,我们是比较注重的,这一点我们聊了很多。”许致雪介绍,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比赛,她已经能很快在赛场上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容面对。“对于其他国家的很多选手来说,中文和英语都不是母语,但是他们还是很勇敢地表现自己,这种勇气是我要学习的,希望能继续参加更多国际赛事提升自己,结交更多朋友。”

近年来,贵州护理职院与泰国、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互访、学术研讨等形式,不断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现有省内外实习基地117家;教学方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又注重团队协作学习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据了解,贵州护理职院坚持以专创融合、科创融合、就创融合、产创融合、思创融合、赛创融合“六创融合”为抓手,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并将案例、项目、大赛等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实现命题与课堂教学的无缝对接。

高质量的护理教育是高素质护理技能人才培养的动力引擎。贵州护理职院以理论结合实践、教育结合产业、竞赛结合教学的方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社会输送一批批高素质护理人才,收获社会各界好评不断。

关岭自治县综合性高级中学:“普职融通” 搭起人才培养新通道

在安顺市关岭自治县有一所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喜欢、教师自豪的综合性学校,成为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先行者和探路人,这所学校就是贵州省第一所“普职融通”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关岭自治县综合性高级中学。

“是这所学校改变了我,让我走向了更好的人生。”关岭自治县综合性高级中学2024届毕业生杨清月坦言,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还能走进大学的校门。2021年,中考成绩只有200多分的杨清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择了关岭自治县综合性高级中学就读普职融通班,学习计算机专业。

关岭自治县综合性高级中学汽修专业学生上课现场。(关岭自治县综合性高级中学供图)

在老师的教导和自身的努力学习下,杨清月进校一年便考进了普通高中理科班,2024年又以全校第一名508分的成绩考上了河南科技大学,实现了人生的逆袭和蜕变。

“我觉得综合性高中的普职互通班非常好,对于那些像我一样中考没有考好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给了我们再次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机会。”杨清月感激道,“我真的很感谢我们的母校,它为我们每个学生提供了不同升学的通道,让我们都有出彩的赛道。”

与杨清月不同的是,在关岭自治县综合性高级中学就读高二(9)班的李红秀告诉记者,她通过普职融通班考进普通高中班学习,但学习两个星期后,发现不适应普通高中班的学习,便选择回到中职班学习计算机专业。

“通过这两次选择,我发现中职班的计算机专业更适合我。”李红秀说,“我通过两次的选择,才知道我想学习什么,我觉得我们的学校很人性化,这样的教育模式也适合我们学生的成长。”

何为“普职融通”? 关岭自治县综合性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李胜江介绍说,“普职融通”是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相渗透、相互融合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培养既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标准的综合型人才。

“我们按照学分互认、学籍互转、课程互学、资源互享的原则,给刚进校的学生注册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双学籍,并结合学生学业成绩、不同特长和个人需求,开设不同班级,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实现普职互通。”李胜江补充道。

如何“普职互通”? 李胜江告诉记者,学生通过在进校第一年第二学期进行第一次分流考试,按照相关规定以20%的择优录取原则,20%的学生直接进入高中部学习,剩下的80%同学进入本校职中部相关专业学习。

“目前,我们学校设立了普通高中班、‘3+3’贯通班、普职融通班、中职各专业班等办学层次。”李胜江表示,通过“一次入学、多次选择”“学历提升”和“分类招生考试”等办法,为学生畅通了学习发展道路和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为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架起了互联互通的“立交桥”。

关岭自治县综合性高级中学历经10年多努力发展,已成为一所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喜欢、教师自豪的综合性学校,先后获得“贵州省普职融通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贵州省中职强基工程学校”等荣誉。

(责任编辑:锄丑补辞辩)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麻豆视频app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