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主体,而模具是制造行业的核心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全国模具类(高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期聚焦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重庆市“先进制造业重镇”发展规划,不断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模具智能制造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该如何培养人才的核心问题,构建并实施了“项目分类贯穿、技创递进迭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先后获得了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机械行业服务先进制造高水平骨干职业院校等多项荣誉,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重塑育人目标
重构育人标准
一是深挖职教内涵,明确培养目标。通过对国内数十家具有代表性的模具公司进行深度调研,确定了行业岗位及素质能力需求。并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为人才培养中的“技”“创”要素进行了重新赋能,以此凝练出了高职模具专业的“专精+多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校企协同开展顶层设计,打造高效育人目标协同驱动系统。依据培养目标,经反复论证,学院联合重庆庆铃模具有限公司等业内知名模具公司,校企合作开发了全新的《模具专业人才岗位能力标准》,制定了《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具专业课程标准》。
重建教学体系
再造教学内容
一是打造工作过程系统化核心课程群。依据模具行业典型目标岗位的“技”“创”能力生成逻辑,会同公司专家,根据公司实际生产劳动的行为逻辑,将传统课程映射重构为“冲压”和“注塑”两大课程模块及9门全新的核心课程,以此构成了以项目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群。
二是重组教学内容。将若干公司真实项目及技能大赛、工艺改良、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项目转换成项目化工作任务,映射到核心课程教学以及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同时,围绕模具智能制造的工艺全流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全面融入叁维参数化设计、工业互联网及逆向工程与3顿打印等技术,以此拓展学生知识与职业领域的广度和厚度。
创设技创平台
优化教学过程
一是打造技创能力生成平台。按照“师导生做、师研生随、师生共创、技创迭代”的育人理念,分别以“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技术推广中心”“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庆高校工程中心”为主体,辅以教师自主成立的齿个工作室,打造了“2+齿”技创能力养成平台。
二是深化技创迭代培养机制。首先,按照“初识、内化、拓展”递进习得的学生成长主线,在课程教学中实施以真实项目为依托、反复迭代上升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实现了学生职业素质与核心能力的高效融通。其次,依托“2+齿”平台,组织师生参与技能竞赛、生产实践、工艺改良等真实项目,实现了技创能力递进升华和固化。
教学改革成效显着
学生学校双赢共进
通过9年的探索实践,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显着提高,共获得教育教学、行业等各类技能大赛市级以上奖项60余项,其中全国一等奖4项;获得“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市级以上奖励20余项;6名学生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学生核心竞争力显着增强,150余名学生成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公司的技术骨干,知名公司“预定”学生就业的现象日益凸显,学校获评全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着。模具专业先后获评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骨干专业、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骨干专业”,并于2019年入选全国“双高计划”重点建设专业群。建成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重庆市“一流课程”5门、高校思政示范课程1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3部,获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获评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教学团队1个,国家行业领军人才1人、全国技术能手7人、重庆英才计划1人,以及市级技能大师等其他荣誉18人。学校在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举措和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与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