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频app

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chinazy.org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撬动高职马院跨越式发展的支点——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纪实

作者:阳锡叶 通讯员 陈文静 宋晓帆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2-06-21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2015年全国第一家高职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浙江成立以来,全国高职院校纷纷成立马院,成为马院的新生力量。

不过,面对起点较低、基础较差、底子较薄、人员不足和教育教学难点多、重点不突出等众多难题,高职院校马院如何实现质的飞跃?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给出了生动的答案。

该校早在2014年就出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叁年规划,2019年正式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该校马院有教师55人,平均年龄仅39岁。可就是这支年轻的教师团队,涌现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4人,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3人,全国思政课教学标兵1人,全国教学能手1人,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7人,并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被评为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团队、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短短几年时间,迅速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支点1 】

高站位:打造“第一学院”

长沙民政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罗珍告诉记者,10年前的一天,她走在校园里,无意中听到一句话:“思政课谁不会讲呢?思政部人人都可以去!”这句话,让罗珍既感生气又感无奈。

这句话,映射了当时该校思政部的状况:思政课没有地位,学科建设薄弱;人员不足,只有6名教师;经费欠缺,每年工作经费仅1万余元;工作边缘化,很多人认为思政课并不重要。

2014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要“重点建设一批有示范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件一出,长沙民政职院党委书记蒋晓明就十分敏锐地认识到,加强高校思政工作已经成为时代课题。于是,该校当年就出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叁年规划,并响亮地提出把思政课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进行建设。

不过,面对底子薄、基础差等问题,如何推进马院建设?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校长李斌说,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马院建设,除了出台叁年规划外,近年来更是把马院建设纳入双高校建设和专升本的重点工作来抓,学校在政策、经费、人员、平台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支持,全方位保障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近年来,该校累计投入2200万元用于马院建设,其中包括每年200万元常规经费、1000万元平台资源建设经费,并在全省高校中率先落实生均30元的思政专项经费。

近年来,该校32次召开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讨思政课建设,内容涉及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平台搭建等方面。

同时,为突破实践教学组织实施难的问题,该校投入800万元,历时3年,在学校图书馆建设了占地900平方米的湖南革命人物专题馆,这也是湖南省首个建在高校内的多功能红色文化教育专题馆,形成了红色文化“立体育人工程”。

几年来,为推进马院建设、办好思政课,长沙民政职院校领导亲自上阵。蒋晓明曾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思政课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目前还担任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研究院院长,这些年他亲自联系马院建设,走进课堂上课、听课。

学院建设初期,项目推进极其困难,蒋晓明一边鼓励教师们鼓足干劲,力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一边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开放课程的负责人、教学改革的牵头人、微课堂的主讲人等,在他的带领下,教师们成长迅速。

2019年,长沙民政职院马院正式成立,并迅速崛起为高职院校里的“王牌”马院。“过去,我们是一个边缘化的部门,现在是学校名副其实的‘第一学院’。”谈起这种变化,长沙民政职院原思政部部长唐召云既开心又自豪。

【支点2 】

强队伍:锻造“精锐之师”

仅仅几年时间,在各类国家级、省级思政课教学大赛上,长沙民政职院马院代表队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

翻开该院教师的成绩单:近年来,共有168人次获省级以上奖项。如此“硬核”的成绩在全国的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然而,几年前,马院前身思政部还被称为教师的“养老院”。短短几年时间,这支“精锐之师”如何淬炼而成?“教学能力是思政教师站稳讲台之本,必须将这一基本功练得炉火纯青。”副校长李科说。

最强力的手段是——“赛”。

长沙民政职院马院的55名教师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就有26名。面对如此年轻的一支队伍,除了集体备课、上公开课等常规手段外,自2019年起,他们开展了一项教学能力提升竞赛——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月循环赛。

“这项比赛不仅要进行公开课展示,还要接受教师之间的互评和专家点评,全方位、无死角地进行检验。”马院院长张晓琳介绍,比赛结果列入年终考核,对年底积分排名最末且最后一次作品无法达到优秀等级的教师,则启动“淘汰”机制。

在残酷赛制的鞭策下,参赛的青年教师们也迈开了一往无前的成长步伐,越来越多人从月循环赛的“练兵场”走出来,走向省赛、国赛的舞台。

教师们的基本功过硬了,课变得越来越“活”,一堂堂既深受学生欢迎又铸魂育人的金课开始频频涌现。

为了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他们多年前就开始探索思政课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让思政课教学“活起来”“火起来”,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教学资源、教学方式、考核评价、协同机制”四位一体的教学改革实践。目前,他们建成了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数字化平台,正在建设微课、慕课、痴搁叁位一体的思政课共建共享信息化资源库。

现在,教师的能力更强了,信心更足了,追求也更远大:不仅要做合格的思政课教师,还要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先生”。

【支点3】

统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都说人往高处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忙着奔向大城市时,长沙民政职院的学生却选择了‘逆行’。”副校长王庆国说,仅举一组数据:在该校2019—2021届18168名毕业生中,选择基层就业的就有10909人,1704人前往西部偏远地区就业,在湖南高校中名列前茅。

他们为何选择“逆行”?

“关键是实现了正确的价值引领。”蒋晓明说,“学校培育的大批技能型人才是要走进民政行业多个岗位的,是要服务基层的,这个领域除了要有过硬的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愿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思政课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它要上好‘上为国家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大思政课。”

为上好这堂大思政课,长沙民政职院深入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大思政育人格局。在课程建设中,该校充分突出办学特色,挖掘“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勇于担当”“奉献社会”价值追求的契合点,面向全校开设“民政与社会工作”公共必修课程,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

同时,长沙民政职院努力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同步、相得益彰。学校实施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手拉手”集体备课制度和“五个一”联系制度,不仅要求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加工打磨教学资源,还要求每名思政课教师都定点联系一个学院,每年开展一次德育讲座、开展一次党课、重点联系一名学生、参与一次院部日常思政教育活动、指导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不仅是校内协同,他们还进行校外协同,大力打造“移动课堂”。目前,该校在湖南省建立了1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师许倪倪的乡村振兴主题思政实践课,就把课堂“移”到了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村。课堂上,学生们一边参观光明村,一边向青年创客导师询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田间不时传来阵阵掌声……

“思政课就是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人民服务的激情。”作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思政课分教指委委员的李斌说,长沙民政职院形成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文化,全校志愿团队超过500支,学生志愿者的注册率超过99%,“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了毕业生的时髦追求。


(责任编辑:锄丑补辞辩)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麻豆视频app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