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急需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化工专业人才。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勇担使命、积极探索,从2014年3月开始,依托一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与两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直面现阶段化工人才培养难题,创新大师工作室机制,构建了大师领衔、多元并进的现代化工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富有工匠文化内涵、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化工生产一线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大师领衔、多元并进的现代化工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职业院校化工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鲜活且足够分量的样板,值得推广借鉴。
应局:
直面现阶段化工人才培养难题
学校直面现阶段化工人才培养跟进产业技术发展不足、毕业生适应能力不强,毕业生缺乏工匠精神、不愿做一线技术工人,毕业生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能缺乏等问题,精细布局、精准施策、精心育人,开启培养符合化工行业转型升级需要的现代化工工匠型人才的实践探索。
破局:
以“大师领衔、多元并进”人才培养模式破解难题
学校针对问题,进行充分调研、摸底和有效整合,科学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破解一个个难题,打造一个个亮点。
——大师引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知识能力适应产业发展,破解人才培养跟进产业技术发展不足、毕业生适应能力不强的难题。
依托大师工作室,每年召开一次专业建设研讨会,校企大师结合以合成氨、尿素、甲醇为代表的天然气化工,以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纤维素醚、有机硅为代表的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的新生产工艺、化工工匠标准,共同制定化工类专业发展规划与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育人与用人的无缝衔接;依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结合终身学习和发展,重置课程体系,实施“1+齿”证书制度试点工程,培养学生的一线生产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共同开展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将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新技术推广应用和新产物开发中形成的工程案例纳入教学内容,实现毕业生的知识与能力对接产业发展和公司技术的需要。
——大师引领指导“教—训—赛”,铸造工匠精神,破解毕业生缺乏工匠精神、不愿做一线技术工人的难题。
大师工作室整合校企高技能人才,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发挥教师师傅“双导师”、学生学徒“双身份”的特点,开办“化工总控工、化工检修钳工技师大讲堂”,倡导执着专注、一丝不苟的精神;紧扣化工生产技术等赛项的新产业技术,构建公司深度融入的训赛指导体系,以精益求精的严格训练和“校—市—省—国”四级赛项梯级淘汰磨炼,培养高精尖技能人才,凝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公司技改技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以综合实战的技能锤炼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大师引领共建安培基地,提升安全技能与安全意识,破解毕业生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能缺乏的难题。
大师工作室联合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共建教育培训西南基地。通过模拟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舟山基地真实场景开展安全技能培训,虚实结合,增强学员学习兴趣,培养学员安全意识;与省应急管理部门、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共建数字化应急预案培训基地,以中化集团、万华化学等公司应急预案为基础,进行应急预案的模拟演练和评审,增强学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建设集安全培训中心、职业技能认定中心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心于一体的化工行业教育培训基地,开展化工类职业高级工、技师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培养现代绿色化工工匠。
——“大师领衔、多元并进”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了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
机制创新。积极引入政府部门、公司、行业、院校,建立多元参与新型大师工作室的长效机制,遵循“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协同育人”的原则。外部采用学校、公司、行业、政府部门、社会人员“五位一体”,承接项目和开展社会服务,内部采用校内技能大师和公司技能大师“双引擎”模式推进新型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效运行;国家化工检修钳工大师与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名师合作组建周文大师工作室、智能焊接技术专业与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组建张勇大师工作室等,运用系统组织理论等理论进行运行机理分析,实现高效运行;同时,校企双方构建了工作室培育新时代化工工匠型人才的长效发展机制。
方法创新。通过校企行叁方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双向双融通”,校企双方师资互兼互聘,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大师领衔参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合作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物理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规划教材《流体机械结构与维护》等,将工匠文化、创新创业意识、安全意识、职业素养融入课程建设,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安全培训基地,采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助推学生从“就业导向”迈向“产业需求导向”。
实践创新。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组建校企竞赛指导团队,通过“校—市—省—国”四级竞赛梯次历练,提升学生的技术精准度,多级递进铸造工匠精神。通过大赛,实现“岗课赛证”融合、产业与教学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解题:
数据无言,却有说服力
——以赛促学、四级递进,培育高质量工匠型人才。
2017年至今,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检验、化工装备技术等专业的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4项、叁等奖4项,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1项、叁等奖1项。学生肖金富等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学生何平等获得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6项,学生唐科敏等获“挑战者杯”大学生滨罢创新创业大赛叁等奖。近4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化工类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7%,受到用人单位如中石化、中石油、云天化集团等大型国有公司,万华化学、卫星石化、江苏恒力集团、新凤鸣集团等行业民营龙头公司的青睐。万华化学、永荣科技、浙江巴陵恒逸等公司连续几年与学校签订定向班、订单班合作协议,大多数学生很快成长为各自公司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受到社会、行业、公司的广泛好评。
——专业教学水平明显提升,服务产业能力显着增强。
4年来,学校创建两个泸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一个四川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引进公司高级技师10名参与大师工作室,派出教师100人次进行专项培训;教师团队共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立项教改项目30项,建成院级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门,获评四川省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四川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一名教师获评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一名教师获评泸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一名教师获评泸州市第十叁批拔尖人才,教师2018—2020年连续叁年获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学校机械工程实训中心获泸州市“工人先锋号”称号;大师受邀到公司解决实际难题10余次,担任“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专家及裁判4人次。
4年来,学校对外开展社会培训8718人次,培养高级工1612人,为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泸州北方化工等公司培训技师和高级技师312人,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培训高技能人才90人,对中职学校开展技能培训45次,培训中职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奖40人次。举办包括第二届“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在内的省市职工技能大赛、高职院校技能大赛19场,受省市人社部门好评。
——获得业内外人士的充分肯定,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成果指导和引领了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化工工匠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学校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高新园区、高校、公司的合作,并与宜宾市长宁县政府部门、泸州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四川轻化工大学、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现代化工工匠型人才的培养作为重要合作内容,在全国建立约200个教育实习基地;进一步促进专业教师向工匠型师资、技能大师向教学名师转化,聘请校外技能大师10人,不断充实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教学力量。
学校新型大师工作室的构建得到了校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为省内很多高职院校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改革提供了依据,引领和推动着四川省工匠型人才教育改革,在2019年10月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省内多所中高职院校专家学者对本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所中高职院校的专家多次来学校交流、借鉴工匠型人才培养经验。
——为全国高职院校现代化工工匠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依据该成果,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新型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现代工匠型人才的新模式,调整技能大师教育课程结构和教学环节,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修订教学大纲,完善工匠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成果为省内很多高职院校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改革提供了依据,引领和推动着四川省工匠型人才教育改革。成果对全国工匠型人才的育人改革都具有示范、借鉴价值。鉴于该成果的实践效果,省内外很多职业院校和公司工作室,如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德阳市彭谢宜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多次来学校交流、借鉴工匠型人才的培养经验。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技能大师工作室获四川省总工会、红星新闻网、泸州新闻网等媒体报道20余次。2020年8月20日,四川省总工会报道了陈杰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创教传授技艺的事迹;2020年9月3日,《四川劳动保障》杂志报道了周文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工匠型人才的实践。2021年,四川卫视新闻频道、四川职教网等媒体宣传报道了学校依托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教育培训西南基地为行业输送急需化工安全人才的成绩。
如今,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踏上了新的征程,怀揣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理想继续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