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频app

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chinazy.org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打造现代山地农牧人才培养新高地——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贴农惠农”特色发展之路剪影

作者:张命华 项光亚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2-07-04


2022年,《对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推进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实施方案》发布,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出农业现代化新路子,赋予贵州到2025年建设成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样板区、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农村改革先行先试区”的“叁区定位”。作为贵州省3所国家“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中仅有的一所以农类为优势学科的高职院校,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铜仁职院”)以畜牧兽医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目标,在建设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前进,奋力打造山地农牧人才培养新高地,成功入选国家教育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成为助推贵州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职教样板”。

牵好“牛鼻子”,形成“贴农惠农”办学特色

有特色就有优势,有优势就有实力,有实力就有发展。铜仁职院在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中,立足贵州现代山地农业发展,举农字旗、念农字经、走农字路、创农字牌,走出了一条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是在办学目标定位上着眼“农”。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己任,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将办学理念从“服务社会”向“服务新农村”转变,发挥农类办学基础优势,擦亮农类办学招牌,成为贵州省职业教育服务农业产业链牵头院校。同时着眼于贵州农林本科院校空白、农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积极升创农林科技类职业大学。

二是在专业设置优化上围绕“农”。紧密对接贵州省生态畜牧、中药材、生态茶、食用菌等主导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其中涉农类专业占比64%,构建了畜牧兽医、动物医学、生态农业、农产物加工、中药材等服务山地农牧全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形成以畜牧兽医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为龙头、药品生产技术省级重点专业群为重点的四大专业群格局。

叁是在人才培养改革上凸显“农”。以农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为突破口,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凸显农业生产经营特点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按季分项、学用结合”、畜牧兽医专业“分类教学、产学结合”、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依季分项、双境交替”、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分剂分期、学研结合”等特色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教师+基地+学生”等产学结合形式,打造田间课堂、畜禽课堂等多种实训教学环境,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岗位综合职业能力显着提升。

当好“育苗人”,打造“知农援农”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科技成果的产出者、投身社会的服务者,教师的教学水平、技术技能水平、服务水平,是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铜仁职院坚持教师“教学、技术、服务”叁能并重、同步考核,锻造了一支“手上有茧、脚下有泥、心中有民”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一是做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坚持引育并举,内培外训相结合,实施“大师工程”“教授工程”“名师工程”“双师工程”,全面提升教师结构、整体素质和教改能力。近3年,专业群共引进硕士11人,培育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教材评选先进个人一人,博士两人、教授16人(二级教授两人、叁级教授4人)、省管专家两人、省级职教名师两人、省级大师3人,畜牧兽医教学团队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畜牧兽医专业入选贵州省黔匠工坊,开发《养禽与禽病防治》等9部具有黔东山地农牧特色的教材,“中西兽医结合应用技术”等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得省级以上教学能力比赛和技能竞赛奖项22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两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

二是做技术技能的创新者。聚焦区域产业技术需求,搭建畜禽健康养殖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民委中兽药重点开放实验室等5个省级以上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组建17支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充分发挥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产在田园间。近3年,教师申报获批省部级自然科学科研项目12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27项,成果转化3项,制定公司技术标准10项、地方标准一项,技术帮扶7个中小微公司,攻克关键技术难题6个,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叁等奖一项、贵州省农业丰收奖叁等奖一项,成为贵州省仅有的一所获批贵州省“十大创新团队”的高职院校。

叁是做农牧产业的服务者。实施百名专家、服务千个村寨、惠及万家农户的“百千万工程”,让教师在社会服务中提升本领、创造价值,形成了以“蘑菇教授”顾昌华、“牛博士”张华琦为代表的服务社会本领高、有“叁农”情怀的教师队伍。近3年,一人成为贵州省首批产业导师,两人成为国家科技特派员,13人成为省、市级科技特派员,9人入选市级产业专班专家,组织科技特派员、产业专班专家、教授,深入全市10个区县200余个村寨,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解决茶叶、食用菌、果蔬、中药材等产业在栽植、整形、水肥管理、虫害防控等方面的技术难题6个,开展养牛、养羊、养鸡等技术技能培训24774人次,推广实用技术11项。

用好“催化剂”,凝聚“兴农强农”办学合力

坚持政府部门、行业、公司参与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势必会严重阻碍职业院校发展。地方政府部门疏通办学堵点,同行院校增添办学活力,行业公司扮演办学主体,叁方协同发展、相互融合,才能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铜仁职院紧密对接政行校企四方,形成政府部门搭台、院校唱戏、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多元共建、多元协作、多元共荣办学模式。

一是深化政校联动。主动对接地方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深入推进校地联动合作发展,推动市政府部门整合相关部门、公司、职业院校成立铜仁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协调统筹作用,以及职业院校人才、智力和技术优势,确保供需两侧精准对接。近3年,共选派22人担任市、区(县)产业发展专家,参与编制《铜仁市梵净山优势特色百亿级食用菌产业集群规划》,为萝卜猪、中药材等产业发展规划建言献策76条,承担铜仁市乡村振兴“专干班”3年每年100人培养任务,与松桃县政府部门合作培养乡村振兴“村干部”197人,承接完成市人社部门、农业农村部门“脱贫致富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等培训714人次。

二是强化校际互动。坚持与省内外优质高校加强合作交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不断拓展合作渠道。近3年,以“省部共建”为平台,与国家民委所属高校西南民族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与大连民族大学合作建设梵净山基因库;以农业产业链人才培养工作牵头院校为抓手,与全省12所职业院校共同探讨农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路径;与安顺学院、铜仁学院开展专升本联合培养,招收设施农业与装备等4个专业127名学生,参与全国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联盟,与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等合作,开展国家职教团队课题研究项目。

叁是促进校企联动。极力促使公司由“渴求人才”向“投资于人”转变,充分吸引、调动公司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校企融合发展局面。近3年,与贵州华以农业、湖南伟达科技、厦门禾沣农业等20余家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6个,与成都中牧、湖北鑫成和贵州启程等公司建立8个校企合作工作站,与德康农牧有限公司成立“德康产业学院”,与海大集团、正邦集团、大北农集团、贵茶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及公司新型学徒制120人培养工作,与温氏集团、贵茶集团合作完成国家、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现代学徒制合作公司“玉屏温氏有限公司”获批贵州省首批产教融合型公司。

种好“责任田”,培养“爱农懂农”技术人才

农业高效发展,核心是科技,关键在人。“懂”而不“爱”干不好,“爱”而不“懂”干不成。既“爱”又“懂”还能“创新”,才是真正的农业技术人才,涉农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农业技术技能人才。铜仁职院坚持“以文化人、以技立身、以研促学”的育人理念,着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人”。

一是文化涵养强情怀。扎实推进“叁全育人”综合改革,开展“识农、爱农、学农、惠农”铸魂主题教育,强化农耕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将思政、劳动、工匠精神教育等内容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切实增强学生“叁农”情怀,培养了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罗焕楠、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安文忠为代表的一大批热爱农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优秀学子。近3年,在乡镇一级或农业领域就业的学生占总毕业人数的75%,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达95%以上。

二是教学改革强技能。结合山地农牧产业岗位对技能的要求,制定专业核心能力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开展“1+齿”证书试点,建设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实施“一师一班一村一品”服务计划,全面提高学生技能水平。近3年,建成“互联网+农业”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现代农业省级产教融合型基地、智慧种养综合体省级公共实习实训平台、食用菌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饲料饲草安全与高效利用研究中心,以及畜禽健康养殖模拟中心和动物诊疗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实施宠物美容与护理、家庭农场畜禽养殖、设施蔬菜生产等3个“1+齿”证书试点工作,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国家奖项4项、省市级奖项52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用人单位满意度98%。

叁是学研协同强创新。充分发挥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畜禽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铜仁茶叶试验站、民族中兽药协同创新服务平台、贵州省民族中兽药与生态畜牧业人才基地等“一站一室五基地五中心”协同育人能力,在院级科研项目中专门开设学生厂搁罢科研项目,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着力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近3年,学生主持完成院级厂搁罢科研创新课题20余项,参与教师课题18项,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个,“风控猪诊”等创新创业项目获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责任编辑:锄丑补辞辩)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麻豆视频app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