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近年来不断优化毕业生就业结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持续提升,形成高起薪、高专业对口率、高成长性、高就业稳定性、高就业满意度“五高”就业质量品牌。截至目前,2022届毕业生8089人,一次性签约率已达92.71%,其中500强公司签约率达58.23%。
构建就业育人格局,“校政行企”一体化人才培养
学校将就业育人纳入学校“叁全育人”整体布局,不断完善“校院班叁级联动、校为主导、院为主体的全员就业体系”,形成各负其责、运行高效的工作格局。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纳入“双高”建设任务、年度任务目标和党委议事日程,签订“二级学院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责任书”,确保学校就业工作制度化运行。
学校成立专门教研室,将“职业素养”“就业指导”两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写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站稳第一课堂主阵地。同时大力推行“协会+就业”素质拓展,学校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协会成员以就业助理的角色参与校园招聘会、双选会的宣传、组织和协调工作,组织模拟面试、简历大赛、礼仪大赛等第二课堂就业创业相关活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动,将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与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化工联合会、七大化工产业园区等公司及园区管委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使政府的政策链、高校的专业链、公司的技术链精准衔接,形成多方融通、协同作战、共谋发展的联动格局,“校政行企”四主体深度融合,合力打造国家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国防军工、行业协会、退役军人等五大特色人才供给平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就业管理叁维发力,校企一体化、就业实习一体化,形成校企共育的“4531”人才培养输送机制。
突出化工行业特色,“双渠道、多路径”人才供给
学校创新模式,推行前置后置一体化现代学徒制。自2018年开始,学校遴选中国500强、化工500强优质合作公司,校企共同编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形成前置后置两种类型的现代学徒制招生模式,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作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招生专业由最初3个增至年均20个,合作公司由最初3家增至年均33家,年均高质量输送毕业生1000余人,占比达20%,极大缓解了校企供需矛盾。
学校畅通途径,构建“狈+惭”新型公司订单班。订单培养是高职院校拓宽校企合作领域、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有效载体,针对订单培养可能面临的“断单”问题,学校构建“狈+惭”新型公司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和公司形成“多对多”合作关系。学生入校一年后,根据优质用人单位需求,校企签订订单培养协议,面向全校宣讲、面试选拔,确定录用名单,经学校党政联席会议通过,录用学生全部转入目标专业,独立成班培养。
聚焦区域发展国家战略,培养适销对路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聚焦区域发展需要,引导更多毕业生主动到西部艰苦地区、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全国重点化工园区就业,做到“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学校紧扣甘肃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兰州新区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现代汽车、物流电商等人才需求,牵头成立甘肃省石油化工职教集团和汽车职教集团,与省内化工、新能源、现代汽车等领域160余家公司深入对接合作,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每年1000余人留甘就业,比例保持在20%以上。
学校抢抓机遇,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技术人才,引导毕业生赴少数民族地区大展宏图、去边疆建功立业。近年来,学校为新疆、内蒙古、宁夏、广西、西藏累计输送毕业生近1.06万人,年均963人,占毕业生就业总数的24.81%;其中入新疆工作8198人,年均745人,占少数民族地区毕业生就业总数的77.38%。
学校紧盯产业高地进行对口人才供给,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年均向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开发区、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兴岛经济开发区以及江苏、广东、福建等东部沿海化工产业密集地区输送毕业生2000余人。
创新“叁全”就业工作模式,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一是“全线”出击,创建“布全局、强开拓、重稳固”的就业市场建设新模式。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不断深化与中石油、中石化、万华化学、浙江石化等公司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校友联谊会和校友网的作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校院两级联动,近两年学校领导带队先后赴16个省份走访重点公司,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学校与重庆两江新区等4个国家级新区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新增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等327家就业单位,录取学生超过1500人。学校开展“千封信”行动,在相关行业中筛选出1000余家优质公司,邀请公司到学校遴选毕业生;落实“人盯人”措施,从校领导到相关工作人员与用人单位进行“一对一”联系,确保毕业生招聘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全程”服务,创建“精细、精准、精品”的就业工作服务新体系。精细服务,让用人单位高兴而来、感动而归;精准服务,构建网络联动、资源共享的就业大数据挖掘系统和招就处信息化应用平台;精品服务,以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为宗旨,建立高质量人才输送平台。
叁是“全情”帮扶,创建“叁个一”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新举措。精准识别,建立“一生一档案”;精准指导,形成“一生一办法”;精准施策,促进“一生一落实”。2021年,学校就业困难、家庭困难和残疾人群就业率达到100%。
(作者单位系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