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频app

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chinazy.org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精准培育新型城镇化急需人才

作者:杨斌 蒋轶菁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2-09-28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职业教育新的使命。近年来,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依托“国家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遵循“因需设计、分类定制”理念,以系统论为指导,整体设计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等育人体系,精准培育适应新型城镇化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针对番禺产业由农向工、商、服务业快速转型升级,番禺职校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宗旨,紧密对接产业办学,实现“农业→农工商并举→农工商服并重”专业格局转变,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学校以精准培育新型城镇化急需人才为目标,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创新构建了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分类定制、校企融通”精准育人模式。

牵手政园行企,构建“四维联动”校企合作机制。在政府部门主导下,学校主动对接区域厂商会、中小公司协会、龙头公司等社会组织组建“番禺区工贸职业教育集团”,构建“四维联动”校企合作机制。以平台为纽带密切校企间设备、技术、师资、服务、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对接与融合,瞄准新型城镇化人才需求,增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契合度,实施“多主体”协同育人。

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农工商服”四大专业群。学校立足番禺本地,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紧跟区域高端装备制造、智慧城市、都市休闲服务、智慧商业等产业链发展,按照“跨界融通、资源集聚、共建共享、互为支撑”的思路,以龙头专业为引领,布局智能制造、环境艺术、休闲服务、财经商贸等四大专业类群。重点打造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5个省级“双精准”示范专业,开发物联网技术应用、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等4个新专业,形成“覆盖重点、服务精准、凸显优势”的专业发展格局。

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双动态”专业调整机制。紧跟产业转型升级、公司岗位更替、学生发展需求的变化趋势,学校以诊断与改进的思维,定期论证专业设置与产业升级的适应性、课程设置与岗位技术升级的适应性,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构建专业设置与专业内容“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同向而行、同步发展。

精准对接需求侧,构建“分类定制、校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按“因需设计”理念,学校以满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个性化、多样化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需求,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手段,为不同行业、公司和学生、学员定制不同的培养目标、实施方案、评价标准等;学校全面服务公司发展,公司全程参与学校教学,实现校企间专业、课程、文化、基地、师资等方面的融通,形成“分类定制、校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开展复合技能人才培养、复合技术人才培养、中高贯通人才培养、新成长劳动力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精准育人实践,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

瞄准岗位链和学生发展诉求,设计“叁阶段四模块”课程结构和“分层分类多维度发展”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岗位链中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发展要求,按“保障能力、着眼未来、满足发展”原则,设计“叁阶段四模块”课程结构。职业基础模块主要在一年级完成,职业技能模块、职业拓展模块主要在二年级完成,职业训导模块在叁年级完成。其中职业基础模块是为增长个人文化素养、树立职业道德、奠定专业学习基础而开设;职业技能模块是为练就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技能而开设;职业拓展模块是为拓宽就业方向、服务个性发展而开设;职业训导模块是为熟悉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培养整体化的职业能力而开设。

遵循学生多样化、个性化职业成长和终身发展诉求,学校构建了“分层分类多维度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学生依据自身的职业发展意向,通过分流可选择“技能定向培养班、技术特色创新班、中高贯通培养班”等多种成才路径。

支撑复合项目课程实施,建设“校企融促能力递进”实训基地。为支撑复合化项目课程实施,学校遵循“设备生产化、环境职业化、理实一体化”理念,建设“校企融促能力递进”的实训基地。基地建设包括通用能力训练平台、新技术职业化专业核心技能平台、复合功能产教融合综合平台叁大模块,突出系统性、实用性、生产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前瞻性,具备实践教学、职业训练、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文化融促、生产经营、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八大功能。

推动课堂革命,创新“生成性项目教学”改革。结合“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要求,学校参照公司生产组织方式,聚焦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融合专业特色创新推进“生成性项目教学”教学改革,如数控专业推行“生产性项目教学”、汽修专业推行“模块递进教学”、动漫专业推行“成果导向教学”、电商专业推行“网实一体项目教学”、物流专业推行“行动导向的笔厂罢础教学”、会计专业推行“模拟公司教学”等。强化教学生成效果,在项目教学中创新性增设“过程重现”环节,通过系统化过程回顾,培养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

改革评价模式,构建“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学校转变评价观念、改革评价模式,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满足行业公司对人才的素养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职业技能考评、职业行动能力测评、职业素质测评等3个一级指标和学习能力、操作技能、明确任务能力等15个二级指标。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多元化,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多样化和发展性评价。通过评价模式改革,引领教学观、学习观、人才观转变,提升学校办学的格局、能力和实效。

改革校企合作机制,促进政园行企协同育人;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对接产业设置专业;改革培养模式,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改革课程体系,对接新岗位设置新课程;改革教学实施,强化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改革评价制度,突出能力评价,优化育人全链条。这些举措既是创新,也可以说是一场直抵人心的变革。学校自构建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分类定制、校企融通”精准育人模式以来,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贡献度显着提升。

(作者杨斌系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党委书记,蒋轶菁系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职成幼民办教育科科长)


(责任编辑:锄丑补辞辩)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麻豆视频app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