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人才的培养基地,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各所高校开设的必修课程,既促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形成过程和先进理论知识,又增强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自觉性,确保青年学子身心健康成长,积极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建立一套完备的评价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与评估,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教学理念升级要求的。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在现有思想政治课程理论教育和考试的基础上,创新思想政治评价维度和方法,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个人实践的能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院立项重庆市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提升教师多元评价思维,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意识
思政教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排头兵和急先锋,思政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行为引导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形成内心品质和信仰的直接途径,只有强化思政教师的多元评价思维,才能增强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识。因此,学院在强化教师创新思政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学生方面下足功夫。第一,学院积极组织思想政治专业课程研讨,加强思政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沟通交流,促进教学经验分享,开拓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为思政教学内容和形式增添创新性和趣味性,从而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时代意义的探究和理解。第二,学院注重提升思政教师多元评价思维,将个人品行、人际交往能力、参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纳入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做到成绩与进步并重、能力与品行共存,帮助学生提高将理论基础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能力全面发展。第叁,学院将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构建职业教育标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强调“双高”计划重要性,狠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突出教师多元评价思维。
加强思政实践培养,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创新思政评价体系应以思政教育目标为出发点和着眼点,从有利于促进思政教育实效性发展的角度出发来构建,因此,加强思政实践评价占比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创造性开展主题教育,把主题教育融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融入学生管理服务全领域,实施“一站式”学生自我管理,筑牢育人阵地,将思政实践活动纳入教学成果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对理论指导实践的深入领悟,为创新思政评价体系发展作出了积极探索和重要贡献。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院系及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在书本之外领会思政教育的精神内涵,实现思政实践育人的目标。如学院开展社区宣讲、趣味运动会、“学习新思想,青年在行动”歌唱和征文比赛,展映《烈火中永生》《最后58天》等弘扬红岩精神的影片,设置楼层红色阅览室,执行“守护星儿”计划,关爱留守儿童,助老助困,关爱孤独症患儿,建设退役军人示范寝室,打造向学、求知、整洁、健康的“打卡地”,真正做到了党团组织“有声有色”、红色影院“有风有化”、红色阅览室“有滋有味”、红马甲服务队“有腔有调”、退役军人示范寝室“有模有样”,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了标杆。
促进思政实效育人,助力实现个人理想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思政教育对人的品行塑造和综合能力培养效果是思政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维度,与单纯的考试成绩相比,思政教育追求的更高目标是学生拥有正确的叁观、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因此,学院将学生个人规划与职业能力发展纳入思政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实现个人理想。一方面,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为学生走进公司、走进社会提供实习机会和锻炼平台,帮助学生增长见识、增强本领。如学院与重庆直通物流有限公司、京东客户服务中心、苏宁易购重庆电商运营中心等公司达成社会实践协议,通过实训夯实教学成果,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学院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结合实践项目和专业特色,开展理论普及宣讲、脱贫攻坚服务、国情社情观察、依法治国宣讲等实践活动,如学院组织“国情社情”观察团走进沙坪坝区土主镇,走近当地农户、养殖户、个体户,走进工厂等地,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讲和调研。通过此类活动,逐步加深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感悟,帮助学生实现个人良好的职业发展,强化思政育人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