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地区道路桥梁建设面临极其复杂的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建设条件与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养护难度极大。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川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岗位人才需求,本着专业基础知识相近、就业岗位相近的原则,以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组建了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伴随着四川交通从“蜀道难”到“蜀道通”再到“蜀道畅”的历史性跨越,专业群教学团队逐渐成长为一支具有爱国情怀、爱岗敬业、潜心治学的高水平教师团队,成长为一支守正创新、业务精良、甘当路石的科研和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团队。
崇德向善铸师魂
甘于奉献作表率
专业群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坚持立德修身、崇德向善、潜心治学、甘当路石,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自“双高”建设以来,专业群所在集体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工人先锋号、四川省青年文明号、四川省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团队成员10人次获得院级及以上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师称号,35人次获得事业单位人员记功或嘉奖。团队成员所在的党总支(或党支部)连续5年被四川省和学院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支部”,专业群所在的道路与桥梁工程系被四川省遴选为“叁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求真务实践初心
潜心教学育人才
专业群教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贴川藏地区交通产业发展需求,与公司深度合作,形成了具有川交职院特色的“真实环境、项目载体,工学结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道路桥梁建养程序和工艺”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了“工程素质+专业基础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团队教师勇于实践和探索,教育教学成果丰硕,获得2018年四川省黄炎培职业教育研究优秀奖及2021年首届“双城杯”黄炎培职业教育奖,2021年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2022年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团队成员主持建设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参与建设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建成国家精品在线课程2门,编写“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本,立项建设国家教育部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建成四川省“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获得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培养的学生在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
发挥优势建平台
重大项目展风采
以专业群教师为核心组建四川交通运输研究院、四川省长大公路隧道(群)运营安全工程实验室和四川省钢管混凝土桥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高水平科研平台,根据行业公司需求搭建科研服务团队。隧道工程技术团队主持编制了公路瓦斯隧道设计与施工国家规范和四川省公路瓦斯隧道安全生产管理指南、作业指导书、教材等,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钢管混凝土桥梁科研团队主持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填补行业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跟随“走出去”的大型国企,在莫桑比克为马普托大桥提供工程测量服务。团队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1项、省重大科技项目1项、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承担横向技术服务项目100余项,累计科研技术服务合同额超过2000万元。团队在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材料、高墩大跨钢管混凝土桥梁结构、桥梁检测装备等方面形成了关键核心技术,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连续3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等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40余项,编制省级工法8项、地方标准9部,为川藏地区公路特长隧道(雀儿山隧道)、雅康高速大渡河大桥等一批标杆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立足交通勇担当
国际交流显成效
专业群教师依托两个国家培训基地年均为行业培训人员超过5000人次。依托学院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川藏公路博物馆,线上线下结合面向公众开展“两路”精神、道桥文化和交通科技等宣讲与科普超过100万人次。专业群教师带领学生先后为定点帮扶的甘孜州白玉县、巴中市通江县、乐山市金口河区开展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等技术服务与咨询21项。自2016年开始,主动承担面向四川省涉藏州县和大小凉山彝区县“9+3”毕业生培养工作,6年来累计培养522名来自涉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以实际行动托起了少数民族青年的成才梦。近两年。专业群教师积极开展职业教育“走出去”,承办国家教育部门语合中心“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累计招收东南亚国家全日制留学生152人。团队持续开展“牵风筝”就业帮扶计划,全员参与就业指导服务课程建设,“牵稳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风筝线”典型案例入选国家教育部门就业典型案例。
“双高”建设以来,专业群教师7人次获得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奖、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四川省交通运输系统先进个人等奖项或荣誉称号,13人取得了学历或职称提升。展望未来,团队将紧紧对接川藏地区路桥隧工程建设“机械化减人、智能化少人”的发展趋势,围绕智能建造、绿色建筑材料、建筑信息模型(叠滨惭)、无人机测绘、无损检测等重点技术领域,提高团队建设水平,强化政策支持、组织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培结合,打造由优秀领军人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组成的一流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