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虹桥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5年,是乐清市教育部门直属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学校秉承“叁服务”的办学理念——服务学生未来发展、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区域经济转型,积极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打造“互融共生”的校企命运共同体,不断推动产教融合“向深处走”、校企合作“往实里去”,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专业设置精准对接产业发展
专业设置契合区域产业结构及转型升级需求是产教融合的现实基础。学校成立专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定期深入公司走访调研,在充分考虑师资、设备等办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淘汰、控制、整合、增加”等多元途径,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真正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学校瞄准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温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如低压电器、电器接插件、精密模具等产业群,经过不断优化整合,目前初步形成了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一核叁配”专业体系。一核指“智能制造”核心专业群,是学校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的王牌专业;叁配指“智能财贸”“智能管理”“智能信技”叁大配套专业群,是学校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求设置的支撑专业。
秉承与时俱进的专业群建设原则,学校发挥与区域产业联系紧密的优势,根据产业变化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在具体实践中,学校着重在两方面发力:一是通过实施专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改造,增加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加工等传统专业的“智能”含量;二是根据当地产业发展趋势,前瞻性地增设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技术等新兴专业。双管齐下,全力助推“乐清制造”向“乐清智造”升级。
培养模式精准满足公司需求
紧丝、检查插接件、调整铜丝垂直度……在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虹桥职业技术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高叁学生开始切割工件,他们还是合兴集团慢走丝车间的准员工。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为实现职业教育与公司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学校积极与公司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深入探索‘现代学徒制’育人方式,凝练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技艺,踏出校门就能实现就业。”虹桥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吴金龙介绍。
首先,以公司岗位需求为导向制定课程标准、设置授课计划,按公司技能标准实施教学。例如:学校与合兴集团共同开发了《车工面对面》《颁础顿实践与指导》等一系列校本教材,充分保障学生学用合一。其次,推行校企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即由学校导师和公司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顶岗实习。通过员工式日常管理、技能培训、项目实战等环节,让学生真实参与公司项目流程,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平稳过渡。再其次,推行“1+齿”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以证促改、以证促学、以证促教、以证促建。
如今,学校已与合兴集团、浙江中讯电子公司、浙江津达电子公司、乐清市电子工业协会、乐清市模具行业协会等多家地方龙头公司及行业协会达成紧密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扎实推进“双主体”育人模式,真正让“学得好”和“用得上”实现无缝衔接。
实训基地精准保障学生成长
实训是职业技能教学的基础,实训环境中的教学不仅可以避免理论课堂的“纸上谈兵”,还能让学生在做中学,有效提升实操水平。为此,学校与合作公司联动,积极探索“校中厂”“厂中校”合作模式,共建了一系列校内外实训基地。基地的训练项目和公司生产任务高度相似,让学生在不断的“真枪实战”中,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提升专业技能,锤炼职业精神。
近年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实训基地,得到了合作公司的大力支持,如江苏华富电子公司就为学校提供了价值约200万元的实训设备。自2018年起,学校投入建设智能制造实训大楼,将包括校企合作区、模具设计制造中心、产教融合柔性制造生产线等16个实训区。
“学校把公司设备搬进校园,从入校就完全按照公司的用人规格来培养我们,实操类课程很多,让我们所学皆所需,所学皆所用,拥有了在社会安身立命的资本。”谈到学校的实训基地,学生连连称赞。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吴金龙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瞄准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岗课赛证融通的育人模式,在建设国家优质中职学校的新征程上阔步行进,以充分满足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