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高职教育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培养与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技能报国情怀、培养工匠精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育人功能。针对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对美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美育研究与课程建设相对薄弱、学生审美意识欠缺及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笔者所在的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从“以学生为本”和“面向人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学校学生的职业特色持续推进“美育学分制”改革,构建了递阶式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美育课程体系,探索出了高职“以美育人”的有效路径。
一是推进美育学分制改革。学校构建了以美学通识理论学分与美育特色实践学分相结合的“1+1”美育学分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美育通识理论知识获得美育素养理论学分,通过参加各类职业特色美育实践活动积累美育实践学分。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信息化平台将学生在校期间的美育学习轨迹可视化,利用积分累计的方式对其所有学习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与认定,不仅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更有利于学生向创新型复合型发展型人才方向发展。
二是构建“四位一体”大美育课堂。学校通过构建涵盖“人文艺术类实践教育活动”“通识类线上美育任选课”“实践类线下美育限选课”和“艺术社团展演实践活动”四位一体的大美育课堂,形成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美育课程体系与成效认定机制。同时,将通识审美理论、校园文化、学生特点、社团特色、专业特色、职业素养等多个元素与各个不同类型的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其中,享受其中。
叁是实施美育实践活动“清单制”。学校全方位营造美育氛围,从学校、院系、班级、个人四个层级分别结合实际制定年度美育实践活动清单。其中,校级层面,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每年开展“大美船院”主题活动,统筹各部门育人资源,负责美育实践课程的组织与开展;院系层面,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需求,对照校级美育活动主题开展彰显专业风采的特色美育品牌活动,形成“各美其美”的局面;班级层面,由班团组织定期开展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个人层面,积极鼓励学生每学期明确个人参与的2至3项美育实践活动。同时,学校还从“五育”视角选树各方向的素质发展之星,充分发挥朋辈效应,在“人人皆可成才”的育人氛围中,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把隐性的美育素养转换成显性的美育感受。通过“清单制”的方式,明晰了美育工作目标,压实了各方责任,丰富利用了校内外美育资源,最终形成了一个多级联动、纵向贯通、横向咬合的“美育”实践育人生态。
四是开展美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价。依托学校数字化学工管理平台,形成美育学分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其中,对照美育育人标准的多个维度,遵循“强化过程评价、弱化集中评价、注重即时评价、合理综合评价”的原则,建设了一个“美育学分”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美育的各项工作“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充分发挥“学校—院系—班级—个人”的“四级清单制”,将美育实践活动逐级分解,实现专项工作有序部署、特色活动精准落实、个性成果充分认可的闭环管理模式,从多个维度全面评价学生的美育素养,充分发挥美育学分制在实践育人环节中的作用。
通过持续推进上述“美育学分制”改革,学校不仅开设了“海洋文化”“大学美育基础”等一大批美育类课程,推动了美育教学与学科专业教学的结合,挖掘了不同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和美育价值,并在开展通识类课程改革的同时,汇集各方资源建设完成了近20门美育素养实践课,每学期指导近千名学生通过“汉绣艺术传习”“古琴”“茶艺”等课程深入体验“创造美”的过程,帮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艺术中礼乐相济与融合互通的精神。同时,还实现了“以美育人”的目标,这些以学生视角开发的让学生喜闻乐见的美育课程,把学生从“要你学”变成“我要学”,调查反馈数据显示,学校大一至大叁的学生对校内美育通识教育及特色美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成效满意度评价均达到了95%。其中,美育教师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开展扬长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与自立意识,对课堂外开展的所有素质类活动与非学科性竞赛给予充分认可,学生通过不断获得的正向情感体验,激发出了较强的参与美育素质活动的内驱动力,学校也把社团营地、实训车间和校内外实习基地有效转变成美育素养习得的场域,在补齐高职学生美育素养不足的同时,充分利用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发挥高职美育的浸润、熏陶与感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系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