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频app

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chinazy.org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以传统文化润心,以军事文化铸魂——山东省民族中专打造特色化职业教育之路

作者:齐立伟 刘海燕 冯来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3-10-31


不久前,在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器乐训练室,赵禹铭、陈佳立等几名学生正和老师一起备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声乐、器乐表演赛项”。在赵禹铭手中,独特古老的省级非遗乐器挫琴奏出的琴声古朴悠远,响彻教室。参赛学生刘珈汐说:“我们想通过技能大赛让世界听到挫琴的声音。”

作为一所已有118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民族中专坚持走特色化办学之路,以传统文化润心,以军事文化铸魂,聚焦学生技能成才之路,精准发力打造职业教育优质品牌。

传统文化润心

借助青州当地得天独厚的非遗文化资源,山东省民族中专从1988年起就将非遗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确立了非遗、专业、传承、创新四个维度相融合的非遗文化传承育人目标。通过非遗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非遗技能、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建设了10个文化长廊、2个民族团结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展厅、12个非遗传习坊,成立了挫琴等10个非遗项目社团,构建了“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活动体系、竞赛体系、研创体系”五位一体的非遗文化传承育人内容体系,将12个非遗项目纳入教学,形成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特长兴趣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学和劳动实践相融合的实践体系。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传统文化在这里传承和发扬,实现了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双重积淀。学生掌握非遗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非遗项目技能,陶冶了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将传统文化根植于心。

通过探索“非遗教育”新模式,不仅丰富了学校教育内容,也为学校教育注入了活力,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文化熏陶。学校非遗育人成果显着,学生素养全面提升,1.2万名师生参加学习,掌握了挫琴、蹴球、剪纸等非遗技能,涌现了580名“非遗小达人”,制作文创作品8000余件,参加挫琴等各类非遗项目竞赛和展演928人次,获国家奖项2个、省级奖项8个。非遗传承项目的教学实践和改革创新,锻炼和提升了教师教学、教改和创新能力,完成对于非遗传承的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山东省课题1项,发表论文3篇。有12位教师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56人获青州市教学成果奖,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名师。

军事文化铸魂

山东省民族中专以生活军事化为抓手,推行活动育人、文化育人,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民族教育品牌。

学校以生活军事化管理为基调,实施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和教职工叁级参与的全员育人导师包靠制度,创新以“叁全四维叁规一评价”为核心的育人模式——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四个维度融合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学生“学规则,守规矩,讲规范”的叁规教育,对学生成长进行全过程化评价。通过“叁全四维叁规一评价”特色化教育模式,实现“让校园更有秩序,让学生更有素养”的育人管理目标。

近年来,学校生活军事化管理逐渐向内涵式、品牌化发展,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吃苦精神、团队协作等方面成效显着。整齐的着装、威严的军姿、坚定的步伐、嘹亮的口号震撼人心,学生的这些优良作风并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而是经过了长期的浸润和锤炼,最终实现强军文化和红色文化滋养心灵铸魂育人的目标。

深耕职业教育百余载,山东省民族中专不断探索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德技双修人才。学校先后获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2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奖牌30多枚,获得省一等奖3个、潍坊市一等奖30多个。


(责任编辑:锄丑补辞辩)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麻豆视频app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