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里养龙虾?这件事听上去有点像天方夜谭,但在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农民吴志友的身上,这件事却真实地发生了。
在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吴志友说:“今年的龙虾收获季比往年提早了半个月。每天两次下笼,日均捕捞70公斤,收成非常不错……”
麦盖提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沙漠占全县面积的90%,被称为“我国唯一嵌入沙漠的县城”。
在“沙漠里养澳洲龙虾”的策划者是山东日照援疆指挥部,落实者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殖专业团队(以下简称日职团队)。日职团队利用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30亩湿地开展养殖试验,指导建设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对当地致富带头人进行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能培训,并最终取得成功。
一场跨越4800公里的养殖实验
“实话实说,刚开始心里确实没底儿。”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日职)海洋技术系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副教授付宁说。
付宁是“东虾西移”项目的技术指导。所谓“东虾西移”,就是指将日职成熟的澳洲淡水龙虾饲养技术移植到4800公里之外的新疆喀什地区。尽管已经研究澳洲淡水龙虾超过十年,但这么大的地理跨度,面对着完全陌生的气候和地质环境,付宁心里也忐忑。
付宁所在的日职始建于1987年,是山东省第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海洋专业是其王牌专业之一,而其“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也被评为山东省创新团队。
臧运东是麦盖提县首批驻乡镇援疆干部、该县吐曼塔勒乡副乡长,也是“东虾西移”的幕后推动者之一。从日照来到麦盖提县后,他发现该县虽然嵌入沙漠,却拥有大面积荒滩,水质优良,可惜却被长期闲置。
要将这些荒滩利用起来!在这一点上臧运东与付宁一拍即合。在付宁的要求下,吐曼塔勒乡划出一片荒滩,下挖虾塘,虾塘长宽和形状都按照日职的标准来。
不过,日照是温带季风气候,而位于新疆西南部的麦盖提县则是温带大陆性干燥气候,并且两地的地质迥异。当3个虾塘挖好后注满水,仅隔了一夜,一群人就傻了眼——水深仅有10厘米,距离养虾要求的深度还有很大差距。
经过检测,付宁等人发现,原来虾塘所在地属于盐碱地质,渗水是常态。这时候,付宁的专业知识发挥了作用。他指导工人在虾塘底部铺上了防渗效果良好的土工膜,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原产澳大利亚北部热带地区的澳洲淡水龙虾是中国近年来引进的名特优淡水养殖品种,其适应性强,能忍耐恶劣的气候环境,在水温为16摄氏度到32摄氏度时能正常存活。
不过,澳洲淡水龙虾毕竟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可能从来没有吃过沙漠和盐碱地的苦。”付宁说,他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新技术与老传统需协同发力
来自日职的学生杨建豪、张中民、刘华在“东虾西移”项目启动后长住喀什,在付宁的带领下,他们共同推进龙虾等水产物的养殖、试验,并开展养殖户培训等,解决养殖户养殖过程中的问题。
在学生们的记忆中,最难的一次是虾塘的水突然“变坏了”,水体突然变黑,看着让人揪心。他们顺着水源追溯,最终发现是因为当地农户将化肥抛洒至水渠灌溉,之后流入下游虾塘所致。
通过与上游农户协调错峰用水,向水体施用动物保护剂和水质改良剂,虾塘的水质最终恢复如常。
在南疆的虾塘里,光着膀子认真地下地笼、查看龙虾长势,这样的场景对“黑了一圈”的杨建豪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他说:“吃这点苦不算什么。对我们来说,能把新品种引入南疆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他们时刻谨记老师“勤观察、避免失误”的叮嘱,在解决昼夜温差大、水塘温度过低等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中“打怪升级”。
“水产养殖的工作对象是活体生物,虽然随着科技发展,虚拟现实技术(VR)等也被应用到模拟投料等环节,但这都不能代替认真的人工操作与细致的肉眼观察。”付宁坚守着老师曾经的告诫——技艺要口手相传。
在沙漠边缘开展龙虾养殖,没有过硬的技术支撑很难成功。付宁团队克服浮游物入侵、土壤返碱等难题,仅用一年便实现了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本土化,打破了南疆虾类养殖依赖外界供给的限制。
2021年10月,试养半年的首批龙虾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至此,南疆养殖澳洲淡水龙虾步入规模化发展。
据了解,该项目自实施以来,麦盖提县在日职指导下陆续建设了养殖试验基地、标准化澳洲龙虾养殖基地超150亩。付宁团队为当地养殖户、致富带头人等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达4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