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背景
浙江省在国内率先提出“未来工厂”建设。2020年年底发布了首批“未来工厂”名单,海康威视等12家公司入选。“未来工厂”广泛应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对人才需求提出了跨学科复合技能的要求。传统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已难以适应“未来工厂”数字化转型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商职院”)与海康威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订单班”协同育人计划,着力解决“未来工厂”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问题。
主要做法
校企通过合作内容的持续迭代与新课程循环快速迭代,完善和优化“工学结合、多循环提升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技术+管理”双核心能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颗粒化”现场工程师数字教学资源,建成“德技并修”与“劳技并修”双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市场运作、双向选择、协议保障”的产学协同育人长效运行机制。最终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和专业群发展能级的提升,助力加快建设“未来工厂”。
1.持续迭代合作内容,分阶段推进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解决公司“用工荒与人才缺”的源头活水,也是职业教育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其推进和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浙江商职院与海康威视公司遵循“就业实习”“订单培养”和“产业学院”的分层分阶段实施路径,持续迭代合作内容,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分步实施更有利于沟通校企双方的理念和战略目标,避免分歧,建立信任体系。
2.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全过程引入公司元素。在多年的校企合作中,浙江商职院与海康威视公司共同制定了“工学交替、循环提升”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在校3年共6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统分为2个“学习期”和2个“工作期”,实行“学习→工作”+“学习→工作”循环,从基本技能培养提升到综合技能培养,交替渐进,实现从“为高考而学”向“为就业而学”、从“生手”向“熟手”、从“高职生”向“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叁转变,使之更加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理念。
校企双方在产业学院框架里,以需求为导向,订单式培养,将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公司出设备,学校出场地和配套设施,共建校内专用实训室,引进全真状态下生产全流程或关键生产环节,有效实现学生在做中学、在产中学。学校专业教师与公司技能型人才互聘共用、互促互进,着力提升学校教师技能水平、公司技能人才的文化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全力实现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实用技术技能人才。
3.循环迭代课程体系,全方位对标工作岗位。校企协同培养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反向设计岗位所需要的系列课程。结合学校的商科背景和优势,校企双方打造基于工科技术技能和商科人文素养“双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双强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公司主体作用,及时将新技术、新规范、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材料纳入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循环迭代出新课程,从而保证人才培养与公司需求不脱节。
4.渐进融入课程思政,高质量实现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度,确保学生在公司实习能够顺利接受思政教育,实现公司思政内容与院校培养内容互融互通,形成协同育人共创体系,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学校与海康威视公司的产教融合,自带很多的课程思政元素。例如,海康威视是高科技公司,能在这样的公司中工作,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学生与公司之间通过双向选择,签订培养协议进入订单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在产教融合中让课程思政建设更有温度,使课程思政建设有品、有理、有料、有趣,让学生做到“思想上有感悟、心灵上有触动、行动上有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职业教育“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特色。
应用效果
围绕学校“双高专业群”建设和“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引入产业理念、产业技术、产业文化,借助公司力量把公司现场工程师的职业岗位关键要求融入到专业建设标准中。校企协同育人项目获得2021年浙江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工程立项和2023年国家教育部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实现了公司用人标准和学校育人标准的对应与统一,实现了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是一个具有可推广意义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范式,助力浙江省智能物联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以校企合作内容的持续迭代与新技术课程的循环迭代推动产教融合建立新模式,被海康威视公司应用于与国内其他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项目中。本案例的经验做法,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和示范引领作用,入选2022年浙江省职业教育活动周“案例荟萃”板块。浙江商职院与海康威视的校企合作还被中国教育在线、《钱江晚报》等媒体报道。
经验总结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种教学理念,不仅是为了学生的顶岗实习与毕业生的就业,更重要的是以公司的生产引领学校的教学,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叁对接”,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
1.面向“未来工厂”培养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符合浙江省、杭州市《对于加快建设“未来工厂”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瞄准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是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和打造“重要窗口”职教风景的行动案例。
2.结合学校的商科背景和优势,打造基于工科技术技能和商科人文素养“双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订单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双强的复合型人才,避免了校企合作“两张皮”的现象。
3.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反向设计岗位所需要的系列课程。通过做加法的方式,将所需课程嵌入到学生原有各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坚持底线思维,保证了项目实施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4.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全程融入课程思政和劳动教育。校企协同育人需要合理解决好学生技能训练与长远发展的问题,需要处理好升学与就业的协调关系,才能确保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多方满意。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工程学院副院长 吴宁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