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办学15年来,坚持以现代移动通信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引领,打造集教育、科技、人才为一体的新质学域,面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养大批数字工匠,彰显跨区域、跨学院、跨专业的教育、科技、人才“叁位一体”育人特色。
铸魂立心 描绘教育红色领域
学校以革命时期通信战线的红色故事为线索,挖掘红色电波精神基因,编制《红色电波精神:内涵解读与传承弘扬》读本;开展“观、读、讲、赛”系列活动,让红色电波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工作同频共振;赓续学校历史沿革中的红色基因,评选红色电波精神传承人,用身边的人和事阐释红色电波精神,发挥感染、示范、引领作用。
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为遵循,学校将闲置土地“包田到院”、开耕扩土,建耕读苑、耕读坊、耕读书吧,立耕读碑、耕读亭,建成培养“立则于心,外化于行”时代新人的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将“每周耕读一日”确定成制度,并将每年4月设立为耕读月,切实推进“五育并举”制度。
学校组建国防特色教育学院,创立有特色、有影响、有品质的“硬核”国防教育特色工匠班,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民族自强和爱军习武等国防精神作为主要内容,开设国防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军事体育训练等国防特色教育课程,联合聂荣臻纪念馆、陈独秀故居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切实推进学校国防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慧学厚识 构建科技数字场域
学校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5骋全网仿真、5骋站点工程仿真、5骋网络优化仿真、物联网础滨翱罢仿真,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使其更好地适应职场要求。
学校成立未来职业教育研究院、数字工匠研究院、数字技术研发中心,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数字工匠的研究与实践。举办大国数字工匠论坛、面向新时代应用型高校转型研讨会以及“讯·速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分享前沿科技成果和经验。开展数字工匠内涵和标准研究,制定了“数字工匠教学标准”“数字工匠大师工作室建设指南”等系列标准。
学校引入先进的科技理念和技术,发挥政行校企四方主体协同作用,加入全国数字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教育信创与密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渝双城经济圈数字艺术设计与工业美术产教融合共同体,立项重庆市现场工程师试点单位,重庆市软件人才“超级工厂”揭榜挂帅项目牵头单位。
富精强能 培养优秀拔尖人才
学校获批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数字工匠与通信智能应用研究所、数字乡村与人才振兴研究所、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研究所,由二级教授、博导等教授23人组成负责团队,吸引博士后人才参与学校项目申报和科研工作。为服务地方乡村振兴,学校分别在合川燕窝镇、南川区德隆镇和广安武胜县万隆镇挂牌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数字工坊”“乡村振兴创新基地”。
学校实施青枝计划、头雁计划和名师名匠计划,引进“银发专家”“假日专家”“候鸟专家”10余名,建名师名匠工作室4个,开办“线上+线下”大师观摩课,定期举行团队研修、项目研究、行动学习等活动,以大师、名师带徒孵化“青枝叶”,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教育需求。
为满足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学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以培养数字工匠为目标,构建了涵盖数字生存能力、数字思维、数字化工具、数字应用、数字创造能力的数字工匠培养的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并应用于通信工程、信息技术、数字营销等多个专业领域,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需求,在数字化时代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近3年来,学校围绕构建新质学域、培育数字工匠任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突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主持国际标准2项,获批“重庆市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重庆市高技能培训基地”“重庆市现场工程师试点单位”“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先后培训“青枝培养数字工匠”2万余人,被誉为“西部讯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