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的铸魂育人功能,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加快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始终致力于革新思政课课堂教学、搭建思政育人平台、营造思政育人氛围,共同助力学院“大思政课”建设。
革新课堂教学,激发内涵建设
坚持“一途多径”,全面改革“多维化”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形成“1+N”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即坚守立德树人一个目标,实施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情境教学、分析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推动教师在深度研究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的基础上解决学生理论学习的困惑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叁等奖1项,省赛获奖56项,在省市级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中获评省级“教学标兵”6名、“教学能手”14名、市级“优秀指导教师”12名。
推动“叁大行动”,匠心培育“示范性”思政教学课堂。通过开展思政课“四好”创优行动、思政课“大练兵”主题行动、思政课“赛教互促”专题行动,全力打造内容准确、思想深刻、形式活泼的思政课“示范课堂”。制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堂建设实施方案暨认定办法》,开展示范课堂梯队化培育建设,认定校级思政课示范课堂23讲。
实施“夯基工程”,创新打造“融合型”思政教学团队。健全教师集体备课、集体观摩评教机制,搭建教师培训平台、思政实践平台、课程思政建设平台,开展专家学术报告、公开示范课、教学观摩等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活动,组织基地研修、工作站学习等思政实践锻炼,融合师生比赛、科研项目,实施“夯基工程”,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获国家“思政教学标兵”称号1人,入选省级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获校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团队”称号。
搭建育人平台,坚守思政阵地
建设基地,营造“大思政”育人环境。以产学合作为主线、以专业特色为引领、以协同育人为目标,校内创办“一区叁廊两馆”,即一站式社区、思政文化长廊、党建文化长廊、铁路红色长廊和校史馆、铁路文化教育馆,校外与20 余家铁路特色公司、红色教育基地共建思政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双向融合、教学互通,培养思政长廊师生金牌讲解员100余名,开展“红色铁路文化教育”思政宣讲活动50余场。
搭建桥梁,推进全方位耦合联动。结合轨道专业特色,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师培养策略,搭建思政课教师交流学习通道,选派教师赴研修基地、工作流动站研学,开展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互助提升计划,聚焦思政教育的痛点难点,组织各领域教师间结对帮扶,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建团队12个、结对帮扶小组24个,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协同共建科研课题15项,综合提升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综合素养和思政理论素养。
夯实阵地,打造多样化学习空间。学校致力于“智慧马院”建设,充分将思政课教学与信息化手段融合,构建互通互连、交流互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数字化教育教学共享平台,打造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党建党史学习的重要阵地。建设4门思政类在线开放课程,搭建课程思政教学平台,包含课程思政模块资源2000余个,课程思政师资培训200余课时,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162个、思政音视频156个。
营造育人氛围,开拓育人格局
做强思政“小社团”。学校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社、红色讲解团等红色社团,通过开展思政“小主播”、红色讲解员大赛、探寻红色文化、品原着读经典等沉浸式社团活动,共同打造集引领性、体验性、实践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全方位思政课堂。组织学生思政宣讲20余场次,在西安市“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
对接社会“大课堂”。学校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纪念馆等多家基地签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开展现场教学100余次,带领上万人次体验红色资源,在“故地重游”与“情景再现”中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赋能思政“大格局”建设。
让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在开学、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讲授“思政大课”,以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开展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论坛讲坛、报告会等,组织专题“思政大课”。组织开展“国旗下讲党史”、第五届“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时代新人宣讲报告会等100余场次,参与学生2万余人次。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从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思政育人平台搭建、思政育人氛围营造等方面不断推进完善“大思政课”格局,充分发挥“大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为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重要助力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