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教育强国大路上 聚焦人才自主培养
职业院校教师能力结构应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技术攻关能力和产业服务能力,这既是职业教育“双师”队伍建设的本质属性,也是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还是践行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两大教育职能的关键环节。其中,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必备能力,技术攻关能力是保持教学相长、保持教学内容先进性的重要能力,而产业服务能力则是深入践行产教融合、充分激发办学活力的关键能力。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培养教师的“叁大能力”,遵循“筑基起势、培优立式、示范成事”的理念,构建平台创能、培养赋能、评价聚能的“叁阶梯”工作体系,奋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双师叁能”团队,有效夯实立教之本、涌动兴教之源。
筑基起势:“叁大平台”为“双师叁能”创能
学校注重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中打造教师“叁大能力”发展的根基,为教师创造全方位能力发展环境。
首先,打造产业学院和高等工程师学院平台,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校与专精特新公司共建16个特色产业学院,与平台型公司共建4个高等工程师学院,在各学院建设教师发展分中心,着力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和工程实践教学能力。
一是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弘扬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发展全过程,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深信先锋说”等活动,筑牢教师信仰之基。
二是校企联合组建“双师”团队,协同开展产业资源和教学资源的相互转化,将公司真实的产物、项目和市场需求转化为场景化的工程教学实践平台。
叁是强化对教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专业培训,近两年筹措经费1110万元在境内外一流大学和机构安排教师专项培训、高级研修班19期834人次。
四是推行预聘长聘制,设立青年教师科研启动扶持项目,推动首聘期3年内实现“五个一”目标(建设一门优质课程,开发一部一体化教材,服务一家对口公司,立项一项科研项目,获得一个高级职业证书)。
五是加大教师海外引培力度,提升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77人接受德国双元制精英师资培训,80人取得澳大利亚TAE四级证书,4人成为德国莱茵PersCert注册工业数据分析师,521人具备EMI(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全英文授课能力。
其次,打造中试研发平台,提高教师的技术攻关能力。学校面向深圳“20+8”产业布局了深信创新港和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两大研发机构,建设了第叁代半导体创新中心、先进光学制造实验室等八大产业化中试研发平台,鼓励教师围绕产业共性技术开展科技成果攻关及落地转化。
一是帮助师生链接高端研发资源。学校通过平台引培了一批高水平团队和领军人才,双方协定将指导青年教师和培养学生纳入合作协议。合作项目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发布课题,向广大教师学生开放,将教师课题指导与学生助理科研实践分别纳入教师工作量和学生学分体系。教师科教融汇、研教相长效果明显,目前已有120人成长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
二是推动教师科研更好对接国家“卡脖子”战略。教师团队先后攻克了芯片制造先进光学镜片模组、超宽禁带半导体氧化镓单晶外延设备与工艺等一批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应用难题,研发能力有了较大提升。连续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022—2023年立项数达11项。
再其次,打造教师名企工作站平台,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学校依托深圳优质公司众多的优势,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高端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头部公司设立了30个教师公司工作站,筑牢服务公司“桥头堡”。
一是广泛推动教师下公司实践研究。出台教师公司实践管理办法,近两年通过“公司出题、高校答题,项目牵引、结果导向”的方式,安排593人次教师在公司蹲点实践3—6个月,解决公司技术难题500余项。
二是选派教师到公司担任技术顾问。设置专项经费支持教师服务公司,校企联合组建协同创新团队,涌现了一批长期服务公司的典型,推动一家激光科技公司成长为国内头部公司。
培优立式:“叁类选拔”为“双师叁能”赋能
学校强化教师培养制度体系建设,加大对在教学、科研和产业服务方面业绩优秀教师的培养力度,分类设立选拔培优项目与资助管理办法,大力推动制度精准供给,有效增强教师分类纵深发展能力。
首先,以“骨干培育”全面提升师资教学科研能力。学校出台“优青、学者、名师”叁类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办法,支持骨干教师在科研、教学科研并重和教学叁类赛道发展,充分激发骨干教师育人能力。双方约定成果业绩,学校给予强劲资助,每年发放基本绩效,期满考核合格发放业绩绩效。目前,已选培骨干教师75人。
其次,以“卓越双师”系统增强师资产业服务能力。学校推动“双师”标准化建设,自研了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智能制造等六大领域50个方向141个类别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制定“卓越双师”队伍建设专门办法,引导专兼职教师提升行业公司服务质量。每年面向校内教师遴选培育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时面向龙头公司的兼职教师遴选“卓越双师”,实施产业教授(副教授)特设岗位计划。
再其次,以“特战团队”精准拉高教师卓越发展能力。学校出台“跨学科特战队遴选计划”,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相关领域亟须攻克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项目榜单,采取“揭榜挂帅”形式攻关推进,支持每个特战团队150万元,实施“里程碑”考核,在此基础上已成功申报2项上级“揭榜挂帅”项目,各获资金1000万元。
示范成事:评价改革为“双师叁能”聚能
学校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引导教师形成标志性成果,在职称评价和绩效认定环节将前期建设成效制度化、体系化,形成引领示范效应。
首先是完善教师职称分类评审。优化职称评审办法,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区分理工类、人文社科艺术类不同要求。突出产业服务导向,对在前沿技术、工程实践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教师,不再将论文、课题作为职称评审的必备条件。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鼓励教师围绕专一赛道做强做深做精代表性成果,形式可以是论文、项目、专利、技术方案、教学材料、竞赛获奖等单一成果或围绕解决某一核心问题的不同形式成果组合,着重考查其创新性、贡献度与影响力。
其次是完善部门考核和科技成果激励。学校制定了部门工作质量考核奖励实施办法,内容涵盖教学科研与产业服务代表性业绩,有效激励各部门凝聚力量推出“拳头”成果。学校对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项目及团队进行奖励,将成果转化净收入的90%分配给成果完成人。近3年,教师通过专利转让和技术作价入股,合理取酬达1000万元。
立足新时代,学校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强化服务、优化治理,锻造了一支塔基更实、塔身更强、塔尖更高的师资队伍,建设成效凸显。软件技术、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等10个专业在第叁方评价中全国排名第一,工程科学学科入选贰厂滨全球排名前1%;2位教师入选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1名教师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3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一等奖2项),居高职榜首。学校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能级持续攀升,累计实现成果转化经济效益50亿元。
(作者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