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广东探索
铁道供电技术综合实训中心、机车车辆运维实训中心、铁道通信信号技术综合实训中心……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州铁职院”)铁道供电技术“双高”专业群联合中国中车等领军公司,投入2.02亿元,打造集四大中心于一体的轨道交通智慧运维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立项国家“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项目。在这里,教学与生产融合,理论与实践一体,科技与教育融汇,成为国内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标杆。
这是广州铁职院“双高计划”建设“五金”之一“金地”建设的缩影。学校胸怀“国之大者”,坚持服务交通强国建设、高铁“走出去”和“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实施产教融合一体化、教育教学数字化、服务贡献高端化、职教品牌国际化的“双高”建设战略。专业群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技术服务与轨道交通产业同频共振、共同发展,轨道交通特色进一步凸显、服务贡献能力显着增强,引领、带动轨道交通类专业高质量发展,“领头雁”作用充分彰显。
党建引领,思政铸魂,培育大湾区新时代铁路工匠
为消除党建工作与“双高”专业群建设“两张皮”的弊端,广州铁职院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头雁”效应,建成党建一体化特色鲜明、新时代铁路精神全面融入的现代高校党组织,打造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强引擎”。
党建引领,思政铸魂。专业群肩负起培根铸魂育新人的时代责任,深挖“铁路之父”詹天佑等典型人物事迹的思政元素,开发思政课程资源,赓续奋勇争先的“火车头”精神、尽职尽责的“道钉”精神和甘于奉献的“铺路石”品格,培育学生的爱国志和报国情。
无痕融入,润物无声。专业群以“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为“头雁”,开展“有效挖掘、无痕融入、双向考评”的课程思政“叁步曲”育人改革,即:有效挖掘课堂共性化思政元素和课程个性化思政元素;思政元素无痕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打造有情、有效、有趣的“叁有”课堂;实施课程思政“双向考评”,既考评学生又考评教师。所有教师都挑起“思政担”,所有课程都承担起育人功能。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刘让雄主持建设的“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运行与管理”入选国家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叁全育人”,成风化人。专业群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培育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自“双高”建设以来,为大湾区乃至全国轨道交通公司输送了2351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周树强等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徐志标等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黄伟强等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聚焦“五金”,“六业”联动,为轨道交通产业升级赋能
专业群聚焦列车供电、机车车辆、通信监控运行维护与检修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深化专业集群化发展。建立政行企校代表广泛参与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产业、行业、公司、职业、专业、学业“六业”联动的多元参与机制。遵循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教学资源共享、协同持续发展原则,瞄准接触网工、机车司机等轨道交通产业的运维关键岗位,以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为龙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和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为骨干、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支撑,组建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群。刘让雄介绍,群内5个专业均服务于轨道交通产业,群内专业背景相同、依存性强、反哺性好、相关度高。
打造数字化“金课”建设高地。专业群联合全国22所行业院校、6家行业公司和3家国家级别出版社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联盟,建成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注册用户已超12万人,成为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的数字化资源高地;多措并举打造数字化“金课”,专业群建成覆盖5个专业的国家课程4门、省级课程8门和校级“金课”16门,形成一批线上、线下、虚拟仿真等多元供给的特色“金课”。
打造“双师双能”“金师”团队。专业群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首席顾问,国铁集团“百千万人才”工程知名专家担任专业群公司带头人,聘用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等境外高校的16名高水平兼职教师。“双高”建设期间,专业群新增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专业领军人才2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全国铁道行指委委员1名,建成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支、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支、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新增省级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4人、省级产业导师10人。
筑造轨道交通智慧运维“金地”。专业群按照共同投入、管理、使用、受益的原则,建成集实践教学、科技攻关、技能培训、技术服务、创新创业于一体的轨道交通智慧运维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针对轨道交通实习实训中“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叁高叁难”痛点,以武广高铁线等为原型,投入7000万元,建成虚拟训练、仿真演练、岗位实操“叁位一体”的轨道交通智慧运维实践演练“金地”,立项国家首批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建设培根铸魂“金教材”。专业群全面融合轨道交通智慧运维转型“四新”内容,打造数字化、立体化“金教材”,建成4部国家规划教材、3部双语教材,校企联合开发61部覆盖专业群核心技术领域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立体化新形态教材;运用人工智能等开展虚拟仿真教学,解决轨道交通运维岗位群实践教学“叁高叁难”问题,“动车组车顶高压电气设备维护与检修”获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打造数字化教学新形态。
打造职业教育“金专业”。专业群实施教育教学数字化战略,以数字化转型为牵引,精准对接轨道交通产业和大湾区支柱产业,重构以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群为引领的“1+2+4”专业群布局,建成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专业群办学实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群内铁道供电技术专业排名连续4年、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排名连续3年位居全国同类专业前列。专业群与广州地铁等轨道交通龙头公司持续深化“2+1”定制化订单培养改革,专业群订单培养比例达67.91%,在省内名列前茅。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助力提升轨道交通新质生产力
专业群实施叁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建成粤港澳轨道交通智慧运维技术创新与应用平台;聚焦轨道交通智慧运维领域,建成“轨道交通安全与智能运维应用技术”等2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铁路动车组驾驶资格模拟驾驶考评考点,打造国内动车组驾驶员培训和评价的高质量平台,成为专业群与公司同创共赢的“利器”。
为更好助力轨道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专业群联合39所(家)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牵头组建全国轨道交通安全控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立项国家项目4项、省级项目10项,完成59项工艺改进和产物研发项目,产生经济效益2320万元。专业群还聚焦中小微公司技术转型升级需求,形成“找痛点、共研制、做试验、真应用”的技术开发模式,与公司完成10项科技成果转化,申请知识产权126件,助力6家公司入选高新技术小微公司。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教师队伍是实施科技创新的关键主体。”机车车辆学院院长李瑞荣说。专业群建成“院士工作站+省(市)重点实验室+大(名)师工作室+博士工作站+双师培训基地+公司实践站”六类教师发展平台,打通教师“成长、成熟、成才、成名、成家”“五阶”提升通道,培育德艺能“叁馨”的教师队伍。目前,“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占比97.78%。
员工培训已成为校企相互服务、支持的重要载体。作为国家铁路动车组模拟驾驶资格实作考评基地,专业群为广州地铁等轨道交通头部公司完成动车组驾驶培训582人次、驾驶员考试203人次,占2023年度全国动车组驾驶员考评人次的60%;为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等公司量身定做12个精品培训项目,为行业公司开展技术培训累计84606人天。
教随产出,按需定培,助力中国高铁“走出去”
专业群紧紧围绕中国铁路公司“走出去”需求,按需定培、分类实施,采取送教上门、云端教学等多种援外培训方式,为埃塞俄比亚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训本土化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才逾1000人,助力中国高铁“走出去”。
送教上门,培训埃塞俄比亚亚吉铁路“四电”首批技术骨干。亚吉铁路是中国在非洲率先援建的全中国标准的电气化铁路。为解决其本土化运营缺少技术人才的问题,专业群量身定制“零起点”培训方案,组织团队开发铁道供电等专业培训标准,派出3批专业教学团队远赴埃塞俄比亚,送教上门,实施“四个合一”(教室与公司培训基地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工匠合一)的教学组织方式,为亚吉铁路培养“四电”(变电、接触网、电力线路、通信信号)技术骨干320人,受到埃塞俄比亚方高度赞誉。
云端教学,培训印尼雅万高铁动车组司机与机械师。雅万高铁是东南亚首条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的项目。专业群以数字化资源开发为基础,以信息化教学平台为依托,定制“云端教学”培训方案,搭建高铁远程教学平台,开展为期2年的线上远程高铁动车组课程培训,系统讲授6门专业基础课程和11门专业课程,共培训印尼籍动车组司机和机械师205人。
学做一体,培训埃及城铁“四电”种子员工。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是中埃“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之一,大量采用轨道交通“四电”新技术、新设备。针对埃及缺乏熟悉轨道交通新技术、新设备技术人员的痛点,专业群系统设计“学做一体”培训方案,组建12人的“叁师”(资深职教名师、公司引进教师、优秀硕博青年教师)团队远赴埃及,将课堂搬到生产车间,实施“学做一体,寓学于工”的现场培训方式,为该项目共培训熟悉新技术的变电、接触网、动力照明、通信岗位“种子”员工216人,学员“所见即所用”“所用即所学”,学习效果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