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公司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汾湖职高”)坚持“以人为本,以身立教,德育领先,全面发展”的治校方略和“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精心培育”的育人理念,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多家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创设了宽阔、丰裕的选岗空间。
完善教学管理,形成合作平台
在学生管理上,各项管理工作由校企共同负责,成立联合管理小组。在教学管理上,各项管理工作由校企共同商讨实施。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门课程考核由联合管理小组负责,主要涉及学生的实验实训技能考核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公司选派拥有较高专业素养且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技术骨干,进一步强化对校企合作班的教学管理,同时负责学生在公司期间的实践教学考核。在实习管理上,按照校企共同制定的实习要求进行落实,学校安排教师到公司与学生一同实习,并对学生各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做好协调工作。
优化教学安排,促进素养提升
在课程设置方面,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由校企共同商讨制定更完善的教学计划,优化各项教学安排。针对不同公司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理论、实践指导。其中,除了不断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外,汾湖职高还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联合公司创建了包含公司产物知识、公司文化、公司售后等内容的校本教材,从不同角度来认知、把握公司整体工艺流程,更深入地体会公司文化。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适当增加与专业技能要求相符合的技能训练,将课堂搬到公司工位旁,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有效互补,以此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
在实际授课中,学校教师联系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清晰且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目标,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同时,进行教学内容更新机制的构建,从不同层面丰富、完善教学内容。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背景下,除了结合公司需求来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之外,还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的课程内容,以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促进教学方法与模式的革新发展。
做好任务落实,落细评价制度
联合管理小组建立、完善“师徒制”评价机制,师傅一对一地为学生实践技能提供科学指导,选择落实具体任务的方式做好学生的实践考核,同时匹配师徒在具体项目中的活动评价。在考核与评价上,建立师徒互评机制,每周填写师徒互评表格,不仅师傅要对徒弟的学习能力、进取心、责任心、工作效果等进行评分,徒弟也要对师傅的教学能力、职业素养、思想品德等进行打分。通过每周师徒互评活动的开展,建立了一套师徒帮教、传技,帮思想、带作风的学习激励模式,促进了师徒队伍整体技能水平的持续提高。通过师傅近距离、手把手的言传身教,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有益于学生职业素养的不断提升。通过师徒之间思想上互帮、学习上互补、工作上互助,达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实际考核评价过程中,汾湖职高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进行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主要由公司负责培养,学校给予密切配合。通过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从整体上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使其在校期间就能够顺利完成从学习到工作的过渡,为毕业就业提前做好各项准备。
探索深度互助,发挥各自优势
汾湖职高积极打造“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夯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石。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公司帮助在职教师更新专业技能,了解行业和公司的人才需求、技能需求、岗位需求,同时骨干教师帮助公司培训员工,满足员工对知识、学历的需求,切实实现校企同发展。发挥校企两种资源优势,增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合力。鼓励在岗教师开发课程、编写教材、研究课题、参加竞赛,有效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深化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机制。
学校充分释放师生的积极性,推动教师主动向“职员”转变,推动学生主动向“学徒”转变,教师随学生一起进驻公司实习,明确职业教育需求对身份转变的要求,增强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有效推动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此外,学校选择优秀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强化学生实习教学。2023年,根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安排2020级、2021级和2022级学生分别在法兰泰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波特尼电气系统有限公司、苏州巨峰电气绝缘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多层次公司实习,学生顶岗实习率达100%。学生一方面进行专业技能学习,一方面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高岗位的适应能力、感受公司文化和管理,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
构建“叁方合作,做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中高职‘3+3’分段培养”选择与地方产业、公司对接的专业,对接中职与高职,形成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匹配的职业教育规模,更好地完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汾湖职高联合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巨峰绝缘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前3年培养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方面岗位群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基本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需要;后3年与前3年的分段培养目标紧密衔接,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建立适合汾湖制造产业人才培养的“强理论、重技能、谋创新”的课程体系。
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公司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双方互相支持、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提供保证,是促进科技、经济及公司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作者分别系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