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培育创新人才的“主力军”作用,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锚定新型劳动者培养目标,围绕数智升级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科研创新科教融汇,倾心引才、悉心育才、真心爱才,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能。
建立产教特区 构建“三育三制一体系”模式
学校累计与22家公司合作,基于各个专业群开设了“成果驱动+学分转换”“产教特区+公司项目”“教师+工程师(技师)”双导师等校企协同教育教学模式;建立合作加工型、校企联合体型、产业学院型等各具特色的产教特区,实施“一区一策”,校企共同制定特区管理规定,共同派驻技术人员,共同监督落实,联合开展科研、生产和人才培养。依托产教特区生产环境,学校开设了10个“工程创新班”、3个产业学院;通过校企协同,学校构建以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创新为“叁育”目标,涵盖模块制、学分制、现代学徒制的“叁制”教学形式,以及一个绩效评价体系在内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培养适配产业转型升级、技术突破和创造发明的高素质产业人才。
深化专业改革 围绕数智升级推进产教深融
学校根据技术发展新趋势、区域产业发展新方向,结合邢台市《打造河北铁基新材料产业集群邢台板块》等方案,不断优化专业设置,积极适应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的需要,推进全面数智化、绿色化专业改革。学校牵头成立全国数智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校内43个专业围绕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积极形成以智能制造类专业集群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和财经商贸类专业群为两翼的品牌专业办学格局。校企协同建设66门高质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多门课程获评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近3年,学校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际奖项1项,国家级奖项55项,省部级奖项31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达98.08%,居全省前列。
坚持成果“靶向”输出 持续推进“立地式”科研
学校将职业院校科研目标转向创新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领域,持续推进“立地式”科研,加快成果转化,努力破解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耦合障碍,构建以解决公司技术难题为目标、坚持攻关成果“靶向”输出,促进科研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目前,学校拥有对接区域经济的18个产业方向,整合专业群科研优势和师资力量,形成18支科技攻关团队,瞄准产业创新需求、生产一线,形成持续、稳定的服务模式。学校先后建立“河北省机电装备智能感知与先进控制技术创新中心”等省、市、院叁级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平台20余个,承接的横向科研项目数量逐年提高,成果转移转化落地成效显着。学校专利数量位居河北省职业院校前列,为公司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累计直接创造经济效益6亿多元。
畅通服务体系 再培训新型产业劳动者
学校通过校企联合开展公司员工新技术培训,推动“传统产业工人”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型,建立“智能直通车”服务体系,以信息化平台为纽带,发挥技术转移中心、服务团队等资源优势,为区域经济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智力支持。学校是省级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技术转移中心、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与政行企校联动建立教授工作站10个,与公司联合建立教授联系点222个,拥有14个公司技术服务团队。学校依托创新平台,为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河北创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130家公司开展技术服务150项。学校科技专员和“叁区”人才近3年服务乡镇55个、村庄129个,服务合作社、农民协会等机构192个,推广新技术35项,建立示范基地1个,举办技术培训100余场次;每年为院校、公司、社会重点人群等培训10000人次以上。
未来,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持续围绕新型劳动者的培养需求,主动求变、改革创新,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