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合理用肥、科学用药,生产安全优质的产物,这才是‘王道’。”盛夏午后,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业系教师徐明举穿梭于各大果园间,精心录制了几条果树种植科普小视频,发布在自己的抖音号“果树达人徐明举”上,播放量不低。傍晚,他又通过自己的直播间给果农讲技术,并将一线经验直接示范在课堂上……“互联网+农技推广”的新样态拓宽了徐明举的专业发展路径,让他每天都“忙并快乐着”。
同样在互联网与田间地头“两头忙”的还有张彦春。作为徐明举的“得意门生”,同时也是临沂科技职业学院首届毕业生,他凭借直播带货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后,他又成立了山东彦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线上直播销售临沂特色海棠花,开展农业数字化应用、农产物销售推广等业务,自主创业有模有样。
这对师徒的“互联网式进化”反映出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的发展脉络。作为2020年新设立的地方高职院校,学院秉持“以产业思维办职业教育,以平台思维整合资源”的发展理念,高起点推进“数智人才”培养,不断赋能当地产业发展,短短数年间就发展成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样本。
职教向哪里去:“大讨论”“大调研”后有新定位
2023年初,一场名为“我为学院做什么”的大讨论在学院上下如火如荼地展开,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是“如何以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培养具有数字化能力素养的人才”。
这是一次响应号召的积极行动,也是反思学院发展的主动作为。学院党委书记沉如茂记得,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院党委会细致调研,学院最终确定了“10+1+狈”项调研课题。围绕“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主题,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牵头“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以赛促创推动专业建设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等10项重点课题,各二级单位着重研究“高校智慧校园规划建设及数据治理”“基于产教融合的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高水平汽车维修服务专业群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建设”等狈项课题。
调研团队通过赴山东省内多家高校、职业院校调研,分析研判职业教育在培养“数智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短板,比如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不够具体,师资队伍结构仍需完善和优化,亟待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职业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专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专业调整方向不明确、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切合度不够等。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地调研、综合研判和行业分析,学院最终决定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解决职业教育“数智人才”培养难题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数智人才”如何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新作为
2023年3月23日,“新一代信息技术(临沂)公共实训基地暨临沂市数字媒体公共实训基地”在学院信息工程系揭牌。该基地由东软教育科技集团、临沂人才工作集团与学院合作共建,试运行以来已为460多名校企合作班学生提供校内实训指导,为20多名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学生提供训练场所,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个。
“基地的成功启动,对于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院办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广江表示,“接下来学院将进一步加大数字化专业布局,强化‘数字+’复合型人才培养,以数字化为引领和支撑,全面提升关键办学能力。”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课题,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明确了这个重点发展方向,学院充分发挥已有平台和渠道的作用,建好用好中国科学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临沂中心、山东省科学院临沂分院等科创平台,成功申报了教育部第二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建立了育人与就业之间的供需对接渠道;成立了2支研发团队,主持或参与开发“物联网智能水表+大数据平台”“公益岗管理平台”“数字孪生校园”等10余个应用软件管理系统;牵头成立临沂市软件设计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探索共同体实体化运行模式。
按照“以产业思维办职业教育”的理念,学院着力建设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专业体系,集中打造智能制造、智慧商贸物流和现代农业3个品牌专业群。其中,智慧商贸物流、现代农业两个专业群被评为“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同时,学院与行业骨干公司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体系、共组师资队伍、共享教学资源,推行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委托培养模式,先后与江花集团、山东舜阳机械等76家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兰陵美酒、鲁南制药集团联合设立“兰陵美酒班”“鲁南制药班”,使专业的“鞋”真正适合产业的“脚”。
用沉如茂的话说,学校课程、人才培养、教师科研都必须与产业紧密对接,职教才能比产业快半步,职教人才方能真正推动社会发展。
“数智人才”水平如何提升:开放办学、国际合作有新动向
2024年5月,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秘书处发布了《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厂骋础痴贰)第二期项目院校名单》,学院的智能制造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成功入选。该项目由教育部与德国等欧洲龙头公司联合发起并实施。
学院副院长刘庆云介绍,早在2023年9月学院就组团赴德国史太白智能制造技术转移中心、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等行业公司及院校考察调研,共商专业建设及双元制教学模式,拓展共同体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合作渠道。
2023年2月“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发布的《世界数字教育发展合作倡议》指出,“国际合作是全球教育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变革的重要驱动力”。由此可见,教育数字化变革离不开国际合作的驱动;另一方面,教育国际化也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国际化同样需要数字技术的赋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院依托畅通的国际合作渠道,针对区域高端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开展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先进技术转移转化及联合研发,推动区域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为鑫海科技、常林机械等公司引进4名国际知名专家,合作实施国际合作项目。学院与俄罗斯喀山国立动力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机电一体化”专业联合办学,还与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加快引进西交利物浦大学先进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着力打造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新范式。
职教如何赋能民生发展:数字兴业、服务地方有新行动
张彦春在校期间曾发起成立乡村振兴新媒体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60余次,其中“农业+新媒体”社会服务案例荣获省级社会服务十佳案例。他还带领团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金奖。临近毕业时,张彦春找到沉如茂咨询未来发展方向。沉如茂给他出主意:直接创业,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农业新业态探索,服务地方“叁农”发展。如今,张彦春正通过自身努力辐射带动当地海棠产业振兴,为地方产业发展、就业增收贡献“数智”力量。
近年来,为推动当地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学院积极对接临沂市高端装备产业推进专班,联合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临沂市中小公司发展促进会以及16家院校、56家公司共同成立临沂市高端装备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投资1.5亿元建设“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申报建设国家级智能制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根据共同体成员单位岗位技术需求,实训基地涵盖产教融合创新展示中心、工业设计与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实训展示中心、工业互联网应用实践中心、现代制造实训中心、工业4.0智能工厂、智慧物流仓储中心等7大板块,建成公共实训基地和全链条产业赋能平台,助力公司产物设计开发与生产过程“智改数转”,深度赋能共同体公司生产模式转型升级,打造“看得懂、学得会、投得起”的智能制造样板,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助力公司转型升级。
以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数智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当地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技术等多方面支持,是沉如茂谋发展的“初心”,也是“徐明举、张彦春们”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