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紧跟国家战略导向,聚焦成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联合科技创新公司共建科教融汇平台,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研教同行,实现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全过程与教育教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流程深度融合,成效显着。
因势而动 建设产教科教融汇中心
建设科教平台,打通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针对公司研发部门与学校距离较远这一问题,学校“叩诊把脉”,主动出击,建成总面积逾万平方米的科教融汇大楼,邀请产业前沿科技创新公司与科研机构入驻,与学校零距离开展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合作。目前科教融汇大楼已入驻机构20余家,与学校在微电子组装、新材料、低碳交通、智能装配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形成长效机制,开展服务当地“立地式”科研。学校积极开展应用型、“立地式”科研。为确保科教融汇中心顺利运行,学校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方采用民主协商的形式建立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为推动入驻机构聚焦技术合作,学校把牢入驻公司进口关、严守过程管理关,近两年与入驻机构开展深度技术合作,签订项目50余项,横向收入300多万元。
汇聚多方资源,实现政研企校“四维协同”。学校充分吸纳政研企资源入校,与成都市总工会合作举办“成都工匠学院”,3000余名“成都工匠”成为学校专家资源,2000余项专利进入学校专利库;与四川省电子学会厂惭罢/惭笔罢专委会深度合作,联合学会下属研究所等机构创设四川电子新工艺与新材料应用研究院,合力推动表面组装技术(厂惭罢)国产化研发与人才培养。
创新引领 推动科研教研双向促进
制度引领,激发教师科研动力。学校出台“工匠型”双师认定标准,实施教学与科研并重,从师德师风、教学、科研3个维度提升教师综合能力,打造新时代“工匠大先生”;出台《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办法》,核定科研工作量定额,奖励年度科研优秀个人,激励教师主动投入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
人才引领,打造科研创新团队。学校充分发挥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带头作用,自愿申报、遴选立项、过程考核、经费保障。以加强校企合作、注重横向引入等为导向,近两年已立项6个博士(教授)工作室,带动建设8个科研创新团队,为学校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平台引领,建设社会服务载体。学校建设高能级平台,搭建专业与产业公司的链接载体,建成校内二级科研机构7个。以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产业化中试基地为基础,立项成都市首批中试基地;以智慧交通青少年科技体验科普教育基地为基础,立项成都市科普基地;以学校科技与培训服务为基础,建设“成都市中小公司培训与技术服务平台”,获批四川省中小公司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聚焦培养 推进教研教改一体同行
强化特色,开展“职技融通”改革。学校抓住高职教育与技师教育并存的特点,开展“职技融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四川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高职与技工教育的融通发展研究》,构建高职教育与技工教育融通的培养路径并在学校进行实践。牵头成立“1+狈”职教集团,组建成都市技师学院集团,获批国家级技师学院集团。
抓住关键,推进“课堂革命”实施。学校抓住“课堂”这一关键要素,深入研究,推进教学改革。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绘制专业课程导航图30个;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修订课程标准200余项;实施多种形式备课研课磨课,开展“一院一周一观摩”教学活动,举行观摩课200余次。
聚力应用,推动“就动转化”实现。学校创新提出产教研“叁重转化”的高职院校科教融汇发展定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产物、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载体、科研项目转化为“双创”项目,提升教师教学、教研、科研“叁能”,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协作“叁力”。近两年,学校联合入驻公司设立创新实验班,为电子微组装产业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开发科教融汇资源库,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的比例超过80%;依托科研项目参加“双创”竞赛,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2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