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聚焦产教融合发展生态,深入挖掘产教优势资源,致力将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有机结合,以专业对接产业发展、校企协同为突破口,构建了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交叉融通、相互支撑的产教共同体,为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工院方案”。
创新驱动 推动智能工科发展
学校实施“新智能工科布网计划”,围绕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增设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专业,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培养符合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急需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行业最新标准和技术,确保学生掌握前沿科技知识。同时,与区域内多家公司共建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升实操能力,增强实践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学校大力发挥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积极组织、承办各类技能竞赛,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尤其是在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等领域成绩突出,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深度融合 构建产教协同生态
为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学校推行“一总部多基地”产业学院布网计划,与山东省内多个先进钢铁制造基地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了以临港产业学院和山东钢铁产业学院为核心的产教融合平台,牵头组建全国钢铁智能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山东省新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紧密合作,各方共同制定校企共建课程和实习项目,公司专家定期参与课程设计、授课和实践指导,公司提供实践场所和项目,学校提供理论知识和技术支持,学生在实习和项目中积累经验,公司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从招生到课程设置,再到毕业生的就业保障,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产教协同发展的“产教融合生态群”。
聚焦技能 提升师资团队水平
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始终把“技能”放在首位,致力于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施“名师工匠布网计划”,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的领军人才与技能工匠,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设立“名师工作室”,吸引行业内顶尖人才和资深工匠参与教学,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名师与工匠的结合,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和职业发展指导。此外,学校全面落实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推进结构化师资团队建设改革,内培外引、多措并举,在全国范围内引进专兼优秀人才,与全国20余家院所和36名行业名师、技能工匠、技术能手建立合作关系。为引领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特别聘请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担任名誉院长。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获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校企协同 推动校企联合培养
学校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和订单班培养等多样化模式,以满足地方公司需求。通过与本地公司密切合作,建立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校企联合培养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实用技能和行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与公司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紧密对接。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在公司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参与真实项目,掌握最新的行业技术。通过“边学边做”的模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在订单班培养方面,学校根据地方公司的用人需求量身定制课程,确保学生在毕业时具备公司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这种深度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公司持续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