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作为重庆市应急管理部门主管的专注应急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西南地区首所安全类高职院校,也是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重庆市政府部门共建院校。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主动与重庆城市治理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特别是在基层应急力量建设、应急产业链延伸、防灾减灾救灾一体化、风险防控标准和规划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学校立足行业,紧扣国家所需、重庆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系统把握谋划出台“13315”发展规划总体架构(1个未来发展战略规划目标,3个阶段目标,“达标、深化、跃升”3项工程,15项子工程),在专业集群全面重构、师资队伍多维融通、创新产教融合基地、全链资源协同整合以及数智应急人才培养5个方面,主动适应安全应急数智化转型“新四化”(监管一体化、技术融合化、装备智能化、服务精准化)发展新趋势,贯彻落实重庆城市治理决策部署,推动学校发展与重庆“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治理新样板,加快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深度融合。
专业集群全面重构,提升应急管理服务支撑能力
数智时代,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勇担教育强市建设新使命,强化党建统领,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学校“13315”发展规划,面向重庆市叁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需求,特别是针对超大城市所面临的复杂风险和应急挑战,探索面向城市安全“空天地”一体的全域感知和智慧应急需要,按照专业集群战略思维,坚持“系统化思维、体系化设计、整体性推进”原则,调整和优化现有专业体系,打通学院、大类、专业之间的壁垒,聚焦核心行业产业集群,深度结合集群定位,重点打造龙头专业,整合组建专业集群,合理布局专业/产业学院。
紧扣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和重庆市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要求,着眼于防灾减灾救灾,锚定监管一体化、技术融合化新趋势,学校将在专业集群建设中融入础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迭代升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安全智能监测技术、消防救援技术”等专业,推进新兴科技加速融合与裂变创造、聚变创新,围绕城市运行智能监测预警平台驱动的数智化转型,创新融合基层治理数智底座急需的“物联、视联、数联、智联”四位一体综合素质能力,贯通培养数智应急管理人才。同时,学校主动跟进智慧应急产业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现状,主动谋划与智慧城市产业衔接和前置深化应用场景,开设新的课程方向,如“无人机飞行及搜救”“应急情报分析”“应急数据分析挖掘与预警”“基层治理业务应用导向”和高频高实用场景开发设置“应急第一响应人现场组织管理”、“监测预警—应急叫应—转移避险”全链条实习实训课程等,为重庆超大城市智慧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基层应急力量建设,学校将增设“基层数字应急管理”专业方向,依据学历、专业化和体系化应急管理能力等系统设计课程包,包含基础应急培训(如基础包扎、心肺复苏、安全避险等)、专项场景培训(如消防安全、洪涝内涝、水域救援等),并结合重庆的山地水域特性和重点领域、特色应用场景的数字孪生地图,全链条融合“监、管、防、处、评”闭环管控各关键环节,探索保安、网格和物业人员等基层力量操作无人设备、新危险源等高频应用场景菜单化、数字化、智能化,应急处置能力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应急响应、应急协同和场景贯通实战化、场景化、体系化,确保基层应急力量在全市范围内覆盖更广、反应更快,助力基层应急的“新四化”转型,推动基层应急在机制、技术、应用和模式方面进一步创新,实现基层应急效能倍增。
师资队伍多维融通,提升“双师”队伍专业实战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快推进应急职教数智化转型发展的核心。学校通过多维融通方式在应对数智化转型发展中强能力、促融通,打造一支安全与应急特色鲜明、服务支撑有力、区域优势明显的高水平“双师”队伍。
学校通过外派教师参与应急领域前沿技术的研讨和项目合作,及时提升他们的视界与技能。同时,还引入行业专家和公司工程师兼职兼课,推动现有教师参加叁级城市运行安全综合治理“监、管、防、处、评”各环节的实战化培训,尤其是在无人机操控、危化品管理、现场组织处置等专业技术上,贯通其在信息共享、协同演练、排查治理、突发应对处置和人“数”协同多网融合等方面的实战能力,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通过以上举措,确保教师既具备理论深度,又能应对实践教学和一线实战中的复杂应急场景。
在基层应急力量建设方面,学校将加快与“政行企校”的创新合作,持续提供各类专项培训,服务城乡社区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强化继续教育和发展终身教育,帮助基层人员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并为他们建立清晰的职业晋升途径。
创新产教融合基地,打造山城应急产学研联创中心
为更好地满足“大综合一体化”城市治理的需求,学校将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应急管理与安全技术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并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赋能的“应急安全产学研联创中心”,推动应急管理技术创新和实战应用。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组织收集、整理、绘制特色领域场景的沉浸式数字孪生时空实景地图,建设覆盖自然灾害、公共安全和生产事故等应急场景的技术融合化实训基地,学习对象将在真实模拟情境里了解数字化底层、可视化呈现和智能化识别,尤其是与重庆复杂的桥隧、管廊、洪涝、山地救援等地理环境相关的特定应急场景,全面提升决策实战能力,夯实基层韧性治理,驱动整体性、弹性和适应性治理实践创新,实现城市发展管理的“知行合一”。
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学校还将重点打造“空天地”结合的应急联动模式,借助无人设备及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低空无线频谱保障技术,提升空中搜救、灾情评估、低空侦察、投送救援、系留作业和临时多维组网的应急通信协作保障等能力,确保在多重应急场景下的精准高效应对。
全链资源协同整合,提升资源库应急联动响应时效
应急资源库的建设是超大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为提升应急资源利用率和共享水平,学校将探索数智化应急资源库的建设路径,创新建设山地组团超大城市“应急管理知识资源库”,为师生和社会提供涵盖灾害应对、风险防控等覆盖多个应急领域的数字资源。此外,学校还将与应急装备制造公司深度合作,打造应急物资与设备管理平台,探索物资装备智能化管理,形成“预警—响应—处置”的一体化应急装备调度体系。深入探索集中式应急装备模式与装备租赁模式结合的新型资源建设模式,通过装备智能化提升联动响应时效。
同时,学校还将应急能力建设纳入资源库的规划中,借助人工智能辅助工作,以知识图谱等新技术手段提高应急效率,确保应急资源在不同场景中的高效配置和利用,减少分散式投资带来的资源浪费,推动应急资源利用率的全面提升,推动数智应急从“服务传递”向“价值共创”转变,满足服务精准化需求。
培养数智应急人才,满足人工智能时代数智应急管理新需求
人才培养是学校服务城市治理的重要任务。学校将通过多种创新模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和城市治理对数智应急人才的实际需求。
学校将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推行“学徒制”“订单班”培养模式,与重点应急管理单位和大型公司合作,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供需相宜、人岗相适,毕业可上岗、上岗能胜任。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国际机构开展国际化联合培养项目,推动“应急职教出海”,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应急管理人才,助力重庆城市治理国际化发展。此外,学校还将通过校企合作,针对现有保安、社区医务、物业、民兵、预备役人员,提供基层应急力量继续教育与技能提升培训服务,特别是在无人装备操作、特种车辆驾驶、基层高频高实用场景人“数”协同综合应用等领域的新兴培训,让“灾情上得来、指挥下得去、基层接得住、服务精准化”,为重庆超大城市基层应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未来,学校将秉持创新驱动、服务社会的宗旨,结合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迫切需求,聚焦数智应急“新四化”在专业集群全面重构等5个方面,主动作为、持续探索、提质增效,为重庆打造宜居韧性智慧治理的超大城市贡献力量,谱写应急职教数智化转型新篇章。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胡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