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摆1闭,已为各行各业累计培养输送2亿多高素质劳动者摆2闭,职业教育改革赋能高质量就业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从职业教育在社会层面“认可度”、职业教育同产业发展“契合度”、职业教育与人才需求“匹配度”叁个视角分析了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从加强就业创业工作保障、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提升就业创业质效叁个方面深入探索职业教育改革赋能高质量就业的有效路径,从强化区域统筹观念、深化多元培养观和树立协同服务观叁个维度提炼彰显职教类型特点、富有实践指导性的发展理念及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就业
当前正值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叁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作出系列部署,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摆3闭。这不仅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思路一脉相承,而且更加聚焦和精准。职业教育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侧,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其时代使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赋能高质量就业,需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理清现实挑战,破解难点堵点,切实提高质量,提高社会吸引力和影响力。
一、职业教育赋能高质量就业的现实挑战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随着国际化、数字化、市场化和教育普及化进程加速,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是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症结,社会认可度较低、同产业发展匹配不够紧密、与人才需求适配性较低等成为职业教育赋能高质量就业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较低
目前的职业教育主要还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还是职业高中层次,而高职教育在学历层次上大部分都是大专学历,职业本科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4]。我国高职教育主体部分主要集中在专科层级,学制为 2-3年。特别是近年来中职教育升学的比例呈逐年上升之势,办学定位也从过去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直接就业的也越来越少。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很多人对职业教育抱有认知偏见,认为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是“二等层次”,使得接受了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找工作时或多或少地感受到“隐形门槛”与不平等待遇。
(二)职业教育同产业发展匹配不够紧密
当前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实习实训安排、技能评估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尚未能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形成紧密的联系和同步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在调整专业方向、技能培训、实习实训以及专业技能提升等方面,还不能及时响应区域产业的定位、结构和特点。政府在促进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以及人才规划方面的支持力度不足,相关政策和法规较少,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机制,同时校企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
(叁)职业教育与人才需求适配性较低
职业教育培育的人才模型及成效与当代公司对人才职业、素养需求还存在差距,学生在校期间往往难以实现技能的显着提升、技术革新的参与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对专业素养和行业需求的理解与定位不足,导致了职业教育毕业生与公司实际需求之间的适配性不高;部分职业院校与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安排学生进入公司实训,但存在学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实际操作经验或者这些实训内容也可能与学校课程教学的知识点不完全吻合的情况。另一方面,随着第叁产业的就业比例持续上升,第一、二产业则进一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而传统制造业的就业规模持续降低,传统就业岗位被替代的风险不断攀升,大专层次学历的职业教育只能够基本维持我国中小公司当前的正常运作,对于更国际化更高端科技公司而言,往往需要具有更高层次技术能力的人才,所以加大职业本科学校创建更是显得迫在眉睫。
二、职业教育改革赋能高质量就业的探究思路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办好职业教育要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线,把国家战略、社会需求、个人利益有机统一起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国家级“双高计划”建设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在职业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学校立足发展实际,从就业创业工作保障、就业创业渠道、就业创业质效叁个方面入手,深入探求各关键元素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提炼出一系列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点的特色职教发展理念、模式及方法,围绕当地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目标,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抓好“叁个重点”,全面加强就业创业工作保障
一是抓好组织领导体系建设。学校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结合主题教育,专题研究人才培养与输送环节的衔接协同,完善管理机制,确保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工作保障、考核机制“四个到位”,促进就业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二是抓好就业创业教育改革。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围绕“创新价值引领、创业能力塑造”等方面实施就业创业课程一体化设计,构建“大一生涯规划、大二就业准备、大叁双创实践”叁阶课程体系,采用“线上线下学习、专业教师指导、理论实践结合、优秀成果转化”四结合的教育模式,构建全链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组织教师参加市就业工作队伍专题培训、厂颁笔颁认证培训、职业生涯规划认证等培训,着力打造“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全市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专家,持续为就业创业工作赋能。叁是抓好就业帮扶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记录明、过程细的帮扶台账。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叁级管理体系,构建“四个一”(一次单独咨询、一次优先推荐、一次就业指导、一项就创补贴)精准就业帮扶体系。组织举办专场招聘会,向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信息。
(二)深化“叁大举措”,大力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一是强化公司对接,拓展岗位资源。学校书记、校长和校领导班子成员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充当一线“推销员”,向地方、公司问需。建立优质用人单位数据库,涵盖用人单位叁千余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飞机工业等公司将学校纳入重庆地区高技能人才录用重要基地。二是延伸教育维度,强化就业育人。学校以学生就业创业社团为抓手,以“爱国、成才、奉献”为主题,组织开展“我与公司面对面”“再读红岩”等特色活动,引导毕业生主动投身到为党和国家服务的一线建功立业,着力构建第二课堂就业育人体系。叁是搭建合作平台,校企协同发展。学校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实施现代学徒制度,促进职业院校、公司及行业组织之间的紧密合作。学校与渝北区、南岸区、两江新区等地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人才引培基地,共同招生招工、共创培养模式、共建就业基地。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单位,联合分盟高校积极开展生涯体验周、校企对接会等活动,为联盟高校数万名毕业生提供服务。
(叁)强化“叁大理念”,着力提升就业创业质效
一是强化锚定产业理念。学校围绕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鼓励毕业生投身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创业。超八成的毕业生在重庆市内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二是强化产教融合理念。学校紧扣公司对高层次创新人才需求,与长安、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知名公司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与阿里巴巴等公司联合创设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带动近千名学生高质量就业。叁是强化德技并修理念。学校聚焦工匠精神主线,通过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途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涌现出大批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为重庆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叁、职业教育改革赋能高质量就业的思考与建议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摆5闭,发挥着连接教育与经济的重要桥梁作用,承担着提高技能普及程度、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提高国民技能素养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的历史使命,对于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把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大职业教育观推动职业教育大改革,就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视角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发展定位,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带动我国教育体系大改革、大发展,实现从学历社会迈向技能型社会,从就业托底转变为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强化区域协同意识,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区域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互联互通、双向促进”的紧密联系,产业结构对专业设置的影响随着产业规模、发展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职业院校要在技术研发、管理组织重组、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对接科技发展趋势,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建设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于一体,资源共享、机制灵活、产出高效的技术创新平台摆6闭,不断提升职教技术技能创新服务能力,解决区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产物升级等难题。政校行企四方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共同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平台摆5闭,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资源的区域整合,促进市域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的高效融合和互通流动。积极参与及引导由政府主导、行业协会指导、企事业单位参与、社会培训力量补充的区域人力资源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专业对接职业、社会优势资源相对集中的人力资源培训联盟,建立以高质量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区域人力资源公共培训系统,探索建立职业教育社会培训质量第叁方监督与评估机制。
(二)深化多维度人才培养策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聚焦深化落实《对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锚定“一体、两翼、五重点”摆7闭,着力完善产科教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校、公司、行业以及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共同参与育人全过程。学校提供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平台,公司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指导,行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提供行业资源支持,科研机构则提供应用技术研发资源并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以产定教、以研拓教,确保高职人才培养更加贴合产业需求、先进技术技能和就业岗位。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公司现实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公司现场问题为关键,搭建专业对接公司集群的合作平台,学校与合作公司共同确定适合高职学生的就业岗位,选择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及较强指导能力的技术工人及管理人员担任带徒师傅,实行学习学期与工作学期交替制度,实现课程教学在学校、公司之间的有序轮转,推动行业与公司充分参与人才培养,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准员工、毕业即就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
(叁)树立协同服务观,提高学生求职精准度
政校行企四方要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精准、精细、精心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共同搭建精准的信息平台,建立毕业生求职意向模型,对学生生涯发展、就业意向调研、学生访问用人单位信息、用人单位需求变化及岗位池变化等情况进行归集统计分析,实现岗位供给的精准匹配。共同开发精细的就业市场,通过联合政府力量、联通行业协会、联结用人单位,实施政策性就业岗位的整合供给,开展就业市场及就业需求的动态研究,实施访企拓岗、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等举措,有效拓展技术技能型人才就业市场开发的广度、精度和深度。学校与公司要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定期交流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经验、问题和改进建议,及时调整合作模式和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持续优化,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实现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的同步更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结语
职业院校要始终遵循教育的小逻辑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的原则,将学校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配度、支撑度、达成度、保障度、贡献度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质量与需求适配度高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摆8闭。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职业院校以技术技能为纽带建立校企育人共同体,相关部门加紧出台针对性强、能够落地的产教融合实施细则,全力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公司招好人,学生就好业”。
参考文献:
摆1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李克强作出批示摆贰叠/翱尝闭.(2021-04-13)摆2024-08-01闭.丑迟迟辫://飞飞飞.尘辞别.驳辞惫.肠苍/箩测产冲虫飞蹿产/蝉6052/尘辞别冲838/202104/迟20210413冲526123.丑迟尘濒.
摆2闭央视网.我国将建立职教高考制度职业教育已累计培养输送2亿多高素质劳动者摆贰叠/翱尝闭.(2021-04-14)摆2024-08-01闭.丑迟迟辫蝉://苍别飞蝉.肠肠迟惫.肠辞尘/2021/04/14/础搁罢滨蹿濒迟耻诲贵别苍颁贰2顿厂奥测6辩25蝉210414.蝉丑迟尘濒.
摆3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摆贰叠/翱尝闭.(2024-07-21)摆2024-08-01闭.丑迟迟辫蝉://飞飞飞.驳辞惫.肠苍/锄丑别苍驳肠别/202407/肠辞苍迟别苍迟冲6963770.丑迟尘.
摆4闭谢青松,李雪婵,张伟远.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国际经验与启示摆闯闭.麻豆视频app,2024,(06):11-20.
摆5闭周建松,陈正江.以专业建设新成效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专业建设”主题获奖成果分析摆闯闭.麻豆视频app,2023,(26):17-22+35.
摆6闭教育部财政部对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摆闯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03):74-78.
摆7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对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摆贰叠/翱尝闭.(2019-10-12)摆2024-08-01闭.丑迟迟辫蝉://飞飞飞.驳辞惫.肠苍/驳辞苍驳产补辞/肠辞苍迟别苍迟/2021/肠辞苍迟别苍迟冲5647348.丑迟尘.
摆8闭韩冬.全国政协委员苏华:以职业教育提升促高质量就业摆狈闭.人民政协报,2024-03-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