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作为系统工程一体推进,通过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等劳动品德教育,促进德育发展。通过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的培养,发掘其自身专业潜力,促进智育发展。通过劳动实践的磨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通过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劳动产物中感悟劳动美,促进树立正确审美观念,营造日益深厚的劳动文化氛围。
立足劳动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党委将劳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工作任务。围绕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劳动育人目标,从学院顶层规划、统筹推进,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制度措施、课程赛事、实践活动等形式贯穿教育教学各方面,与其他“四育”渗透融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紧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实践技能培养两个关键点,创新劳动教育育人途径。学院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通过构建八个传统劳动文化传播教育与技能文化展示阵地,让劳动精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生根发芽。定期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剪纸传承人刘静兰、要红霞等大师亲临指导,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劳动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学院秉持“崇尚实践、崇尚技能”的校训,将其精髓融入专业教学全链条,依托10个专业群,特邀43位市级及以上技能大师、大国工匠担任实训导师,年均贡献超500课时高质量实操指导,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练就过硬技能,培育工匠精神。
抓牢“生产劳动、生活劳动、社会劳动”叁个落脚点,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学院将行为习惯的塑造深化至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通过“劳动实践周”制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领悟劳动的价值与尊严。学生身着统一的工作服,佩戴专属标识,增强责任感与归属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学会了责任与担当。详尽的《学生日常生活劳动过程记录与考核细则》成为引导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提升的指南针,让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蔚然成风。在生产劳动领域,学院创造性地将劳动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中,让学生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真实场景中,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喜悦。通过亲手松土、锄草,或是制作美食等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职业技能,深刻理解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将劳动精神与职业道德作为实习实践考核的重要标尺,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此外,学院还积极拓宽劳动教育的外延,将社会服务劳动与党建引领、文明校园创建、学生自我管理及第二课堂活动紧密结合,形成多方联动的教育合力。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用好“学分建设、理论教学、职业体验、课证融通”四个着力点,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任务。学院在劳动教育学分制实施过程中,进一步细化了“2+1+齿”模式的具体路径,确保每名学生都能通过多样化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获得足够的劳动教育学分。在课程设计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强调劳动理论的引领作用,通过16课时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深入理解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同时增强法律意识,掌握基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服务劳动技能。在校园治理方面,学院设立多类型劳动实践岗位,既服务了学校的日常运行,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实践机会。岗位设置广泛覆盖校园公共环境、生活及办公区域,学生通过担任部门工作助理、文明督察员、卫生保洁员等角色,亲身体验劳动的价值与乐趣,培养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学院还为每个岗位配备了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全面负责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安全教育、技能传授、纪律规范及实践考核,确保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此外,学院还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引入职业资格证书考核项目,如“救护员”培训、国家教育部门“‘1+齿’青少年劳动教育项目开发与实施”等,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并取得证书。每年数千名学生通过此类培训获得证书,在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也彰显了学院在劳动教育领域的创新与成效。
培育“校园文化、劳模讲堂、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民俗传承”五个增效点,实现劳动教育育人价值。学院在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强化劳动教育引领方面,不断创新举措,将工匠精神的精髓深植于校园的每个角落,使之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精神灯塔。通过“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持续深化,美化校园环境,让每一面墙、每一条标语都成为传播劳动精神与工匠文化的生动载体。学院精心设计生活技能培育行动,将日常生活技能与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逐步树立起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观念。劳模讲堂作为学院劳动教育的一大亮点,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大国工匠及优秀校友分享他们的奋斗历程与宝贵经验,以生动鲜活的案例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勇于担当,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同时,设立“学生劳动教育宣传月”,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如劳动技能竞赛、工匠精神主题展览、劳动故事分享会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劳动精神,营造全校上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风尚。在志愿服务领域,学院积极探索“劳动+公益”教育模式,依托多样化志愿服务项目,让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中体验劳动的快乐与价值,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定期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投身到支教助学、社区建设、环保行动等公益事业中,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品牌项目。此外,学院还建立了完善的志愿服务管理和激励机制,确保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开展,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学院还建立了多个创新创意工作坊,鼓励学生以项目为载体,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创新创业平台,将创意转化为现实成果。同时,结合民俗传承实践教育,将非遗文化、民间工艺等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