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今、明两年职业学校各扩招100万学生的任务,最大的考验莫过于师资。近日,一系列聚焦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正式向社会发布,《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师资12条”)再次吹响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将为锻造“工匠之师”保驾护航。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再出新招实招,‘职教师资12条’释放出推进职教改革发展的政策红利。作为全国首批以培养职教师资为主要职能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江苏理工学院锚定‘职教教师教育’坐标,坚守‘工匠教育’初心,与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贴得近些,再近些,政校企合力绘制一幅高质量职业教育服务‘中国智造’的蓝图。”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说。
学术性、技术性、师范性“叁性”统一
“哧哧哧……”江苏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实训大楼里传来机器声,记者寻声走进“模具加工”实训室,只见学生李阳正在加工一个零件。李阳是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名学生,先后获得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焊接技术比赛个人一等奖第一名、2017年度全国“最美中职生”标兵和2018年国际焊接大赛成品件焊接学生组个人单项奖一等奖第一名,并取得国际焊工证资质证书。毕业后被江苏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破格录取为一名本科生。
来之不易的机会让李阳格外珍惜,他勤学苦练,参加了2019“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摘取焊接135/骋惭础奥熔化气体保护焊项目一等奖。获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同时获评2019“江苏好青年”,李阳准备在大叁考取教师资格证,毕业后做一名专业课老师,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像李阳这样的学生在江苏理工学院并不少见,让人信服的过硬技能就是他们的特长。江苏理工学院在全国首创毕业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证书“三证书”制,积淀形成了学术性、技术性、师范性“叁性”统一的人才培养特色,为中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了大批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双师型”职教师资。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中职校30%的中层以上干部、40%的专业骨干教师均毕业于该校。
“面向新时代新要求,学校着力深化职教教育改革,完善、深化‘双师型’师资培养体制机制。创建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强化了技术师范院校、公司、职业学校‘叁元协同’的培养模式。整合校内职教培养、培训、研究机构,成立职教学部,构建了培养、培训、研究‘叁位一体’的职教教师教育体系。”江苏理工学院院长朱林生告诉记者。
高起点发力,做好“老师的老师”
“江苏理工学院的教师们带我们学理论、进车间,通过解剖麻雀式的教学,教大家从根源上看问题、找方法,让我们成为能够得心应手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专家’。”前来参加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宁夏青铜峡市职教中心教师张兴祥,10年前就曾来到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参加培训,此次“故地重修”,他感慨颇多,“10年前的培训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积极影响,所以今年我主动向学校提交了申请。”
推进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双师型”教师是关键。江苏理工学院站在更高起点,争取当好“老师的老师”。2018年,该校刘海粟艺术学院首次将两项国际艺术基金、一项教育部艺术基金和一项省基金项目整合,设立国家级职教紧缺专业“传统(民族)技艺传承创新”培训项目。该项目分为传统泥皮壁画修复与创作、江南留青竹刻技法传承、传统漆画制作与当代漆器设计、传统紫砂器物制作与造型设计4个模块,前来授课的专家王岩松、郭琳、高志强和卢景同均为各领域的“大腕”。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李冰在培训日志中写道:“以王岩松为代表的4位老师,让我们真切触摸到了当代工艺美术大师高超的技能和对待细节的执着甚至苛求,这就是工匠精神!”
一批批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教师在江苏理工学院接受“工匠精神”熏陶。江苏理工学院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办公室主任聂伟进向记者列出了一组数字:学校自1999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20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330多期,先后为江苏、山东、新疆、甘肃、宁夏、黑龙江等20多个省份培训学员22000多人次。未来,该校将继续把培养卓越职教教师队伍作为强基工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水平“工匠之师”。
深扎基层,理论支撑先行先试
回想起上个月参加全国教育系统表彰大会的情景,江苏理工学院职教学部常务副主任庄西真倍感自豪。由他主持的《德知技融合、因类施策、多元发展——整体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江苏实践》于2018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汇聚了国内重要的职教研究力量,江苏理工学院建设了一批“应用研究+实验实践”的新型智库,为省内乃至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系统性方案、先行先试的经验和科学理论的支撑。1989年,原江苏省教委在学校组建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迄今已发展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职业教育研究基地和学术中心。目前,该中心建有江苏省高校哲社研究优秀创新团队1个(江苏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团队)和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培育)团队1个(职业教育治理与社会发展团队)。
正是“扎基层”的研究风气和一丝不苟的“匠心情怀”,使学校在职业教育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公认的“常州现象”。参与《中国职业教育2030(学术版)》起草工作;领衔完成现代职教体系改革创新发展相关决策咨询报告等;研究和发布《江苏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预警报告》(2012年);完成《高水平职教师资:长叁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咨询报告,并被国家发改委主管的《改革内参》全文刊发……
实践上升为理论,理论再回到教学中指导实践,江苏理工学院在“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道路上越走越踏实。王建华表示,党和国家擘画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全体江理工人将奋力实现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作为、新贡献和新担当,为长叁角乃至全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